国家发改委外经所王海峰:粤港澳大湾区应畅通人员流动,争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示范区

李华清2020-09-29 09:47

记者 李华清 9月28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0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争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给了我们大湾区5个定位,‘十四五’规划有可能会加一个新的定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先行区,或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区,肯定需要大湾区走在前面。”王海峰说道,他认为,这或许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历史使命。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今年以来屡被中央提及、强调。王海峰曾撰文表达过,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战略选择,对推动“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内社会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王海峰认为,作为我国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指出,无论是从历史的视角,还是从创新的视角、开放的视角、实践的视角、发展的视角,粤港澳大湾区均有不俗的表现,很好地完成了历史曾经赋予它的使命。

例如,从实践的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有深圳模式,也有佛山模式,尽管湾区人民没有特意地用语言来总结、阐述这两种模式,但人们可以看到深圳孵化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宝安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的中关村,中关村有中国最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坚实的后盾,宝安区没有这样的支持依然脱颖而出;佛山民营经济发达,顺德北滘一个小镇就培养出美的集团、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民营企业。粤港澳大湾区里还有腾讯、华为、平安、招商局、恒大等大企业,更有数量众多的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

最新的财富500强企业名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有21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个数字抵得上英国一整个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从2013年到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500强企业由原来的9家增长到21家,英国的却由2013年的28家缩减到21家。

王海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有今天的经济成就离不开创新的因素,他将湾区的创新动力源泉总结为六点:主动对接世界、尊重市场规律、竞争中谋求发展,敢于自我创新、善于寻找差距并勇于多次创业。

在肯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就的同时,王海峰也指出,湾区建设还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例如还未完全放开大陆与港澳居民的人员流动。

“我个人感觉世界级湾区之所以有活力,特别是有创新活力,一个核心的要素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人员的自由流动要比货物、资金、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要重要得多。”王海峰说。

他明白粤港澳大湾区对人员流动的限制背后可能自有一番考量,但他也观察到,有的国家、地区对人员流动的宽容到达了我们很难想象的高度,例如瑞士虽然不是欧盟的成员国,但是瑞士跟欧盟之间早在20年前就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而瑞士的人口要比香港多、面积要比香港大。同样在欧洲,摩纳哥是一个小国,三面被法国包围,摩纳哥的蒙特卡洛赌场世界闻名,摩纳哥与澳门一样并列世界四大赌城,但摩纳哥能跟法国、欧盟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

“它(指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有一个双循环,内地有珠三角的循环,内地、港澳也构成循环。”王海峰分析称,如果粤、港、澳之间没有合作,例如制造业、金融、技术上的合作,湾区的活力就发挥不出来,要更好地实现循环,还是要进一步打破限制。

“要争取‘双循环’先行示范区,还不一定是;也要当好先行示范区,我觉得争取下来容易,当好了不容易,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王海峰建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资深记者
关注华南地区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制造、教育、科技、文娱行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