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锋亮 一则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剧透了滴滴与比亚迪合作的最新动向。
近日,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3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记者发现了一款名为比亚迪D1纯电动轿车。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工信部产品公告中的D1正是滴滴两年前宣布的将与主机厂合作生产的定制化车型“D1”。该车本将于今年8月推出,但后因种种原因或推迟至下月。对此,记者向滴滴官方进行了求证,截至发稿时,滴滴方面未对此明确表态。
此前的2018年4月,滴滴曾联合包括比亚迪在内的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在当天,滴滴还表示自己未来会开放生态,不会自己造车,而是去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有可能是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这个车可以一键进入到滴滴的平台,接收到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按每一单给车厂分润。”滴滴曾表示,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滴滴和所有汽车厂商共享这个出行的市场。
在当天,滴滴就发布了与主机厂合作为共享出行设计的智能交通工具,并称其代号为“D1”,不过当时并未公布具体的车辆配置和外观。接近滴滴方面人士表示,作为定制车型的D1,会像共享单车一样专门针对运营在效率、安全、身份标识、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调整。事实上,在申报信息中的汽车产品技术参数中,已呈现一些端倪:例如,D1区别于比亚迪现有车型,右侧门采用了侧滑门设计,左侧门则是正常开启设计,该设计有助于避免开门时碰到后方来车。而在智能化方面 D1还配备了前置单目摄像头以及预留了ACC毫米波雷达专用位置,这些智能化设计或将意味着该车将配备L2级自动驾驶。
由于定制化成本颇高,对于企业而言更倾向于接受大批量订单。有媒体报道称,在车辆投放数量方面,今年D1会投入1万辆而明年则计划投入10万辆。但接近滴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会批量生产是肯定的,但这么大规模有些不现实。一方面,从生产角度而言,10万辆已经接近比亚迪一年销量四分之一了,比亚迪是否有闲置产能来生产定制化车型?另一方面,出行市场已趋于饱和,一次性投入这么多车源有些不现实。
除非D1在滴滴平台进行运营的同时,还将投入至滴滴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进行运营。上述合资公司是指在2015年,滴滴曾与比亚迪还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迪滴”),比亚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深圳迪滴业务包含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租赁及运营,城市出租车经营等。
该公司成立三年来一直未实现盈利。在2019年比亚迪曾回复深交所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曾披露过深圳迪滴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深圳迪滴2016年与2017年营收分别为1.28亿元和1.83亿元,2018年,其营收增长至9.39亿元。但其三年均为亏损状态,且逐年增加,2018年亏损额为3500万元。
但即使如此,比亚迪也并未放弃继续对该公司的继续深耕。比亚迪解释称,这是因为深圳迪滴当前仍处于快速扩张期,新车投入将逐步进入稳定运营,因此暂未实现盈利。而未来,随着新投入车辆出租率的逐步提升,深圳迪滴的盈利将逐渐改善。
实际上在2019年年底,比亚迪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积极拓展网约车市场,并加强与滴滴的合作。今年7月,深圳迪滴又100%控股了南京江南纯电动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联手进一步布局网约车市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汽车租赁及相关服务、客运出租运输、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维修等。
事实上,出行公司定制车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盼达出行采用的是力帆定制车型,吉利汽车曾称要推出曹操出行的定制车型,EVCARD也表示要在分时租赁市场力推定制化车型。但不同的是,这几款车型均是主机厂与自身旗下出行公司的合作,属于“内部消化”,另外采购车企对原本车型进行的改装也比较多。
那么,这一次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是全新的定制还是其他方式?而他们之间合作的车型是不是就是滴滴之前计划的D1呢?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答案。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类似这样的合作会增多。一方面,对于滴滴这种没有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公司而言,可获得更多的车源支持。而对于比亚迪而言,则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亚迪既可借助滴滴的订单实现更多的增量。同时,更重要的是,滴滴的流量优势和在出行市场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也能支持比亚迪在新销售商业模式上探索更大的可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