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寒/文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扶弱帮困、情绪疏导、行为矫治、社会康复、关系调适、能力建设、社会融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成为社会治理的专业力量。目前社会工作服务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机构和部分社区服务中心,民政部门正在加大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由于青少年在国家民族发展进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应该优先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以更为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开发与设置
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必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其工作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领域,具体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改善校园的育人环境,解决和预防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类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社会化人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的一种专业服务。目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中小学已经普遍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实行标准化运作,运行机制较为成熟。在我国的上海、广州、深圳、四川、山东等地也有学校开展社会工作项目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校社会工作是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我国,不同的教育内容有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方法,但学校教育的大部分路径是自上而下的,突出的是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学对应关系,如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困惑或问题,一般也主要是在课堂内解决。
但学生在受教育期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或心理原因,是成长环境所形成的问题,是人际之间交互影响所造成的。社会工作强调的是人的行为表现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社会性,学校社会工作者会多方了解学生的处境,除了转变学生,还为之建构、修复与完善人际支持系统,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如果学校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可以有效地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教育合力,更可以与其它教育环节互动,及时地发现学生问题与矛盾,做积极的预防与化解工作,有效地建构起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提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强调服务对象自助能力的提高,要求服务对象能够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会以优势视角即了解与运用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能够挑战自我、直面现实问题、不逃避问题。他们会通过专业的方法,如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之中体验成长,学会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等等,从而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校社会工作能够形成较大的学生工作合力
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会更好地与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学生工作合力。三者是有着职责的分工与各自的优势。心理咨询以问题导向,思想教育工作以教育为主,社会工作则是服务为本。如果说思想教育工作是显性的思想教育,那么社会工作则是隐性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服务育人。社会工作会更加关注弱势学生或“问题学生”,通过专业的方式促进改变,而不是简单的教育与讲道理。
(四)学校社会工作开展危机介入服务,有效化解校园暴力
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具备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知识的专业工作人才,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相比,其对于校园暴力危机处置具有更加专业的理念、方法与技巧。在日常,学校社工将通过与教师、学校管理者、家庭等相关各方形成危机介入紧急处置机制,在校园暴力发生初期及早介入,并通过紧急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化解校园暴力风险,降低校园暴力伤害。
加快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条件较先辈有巨大的改善,但也迭代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发与设置学校社会工作岗位是我们更好地预防与解决青少年社会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扩大专业社会工作覆盖领域和服务范围,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规范力度”等发展思路。2018年3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印发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这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即将走上快车道。
(二)转变教育理念,增强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必要性的认识
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是进行普遍性的思想教育,更应该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烦恼与问题的协助性解决,使他们解决成长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会面对与处理问题的方式,突出学校教育中曾经忽略的日常性教育内容,学校社会工作的任务是与德智体美劳教育密切结合,使学生具备承担重大使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性问题的专业处理与解决,也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服务育人的重要岗位,发挥为学生服务的专业优势,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扰。
(三)建立中国特色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的标准
2019年6月28日,由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提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发布,这是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第一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国家级标准,也是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首个标准。《指南》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术语定义、原则、内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对不同层级的学校根据人数设定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或者开展社会工作项目,并对社会工作者的条件要求进行相应的界定,对其职责进行相应的设定与规范,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工作中问题回应的优势,使学校社会工作岗位真正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预防、补救与发展的功能。可以先在不同层级学校进行试点探索,形成一定的模式,再进行推广。
(四)加大对学校社会工作政策和人力物力投入
从出口来看,我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分别经由政府、社会机构委派和自愿参与几个渠道,三种模式的服务重点和服务对象以及解决问题都有所不同。但无论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否被纳入学校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编制的一员,政府、学校和社会都需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包括人员编制和资金等问题。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要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支持范围,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引入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以多样化资金来源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对于符合服务承接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干事,清华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生)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