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群 国内大循环下,消费备受关注。
9月8日,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从9月9日开始到10月8日,集中举办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参与企业达10万余家,涉及实体门店和线上商户200多万个;活动聚焦促消费相关工作,传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型消费不断涌现、节俭消费深入人心、消费市场全面回暖等积极信号;旨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瑞银中国近日发表2020中国A股研讨会纪要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达到41万亿元,但年初至今同比下滑9.9%。我们的嘉宾认为,由于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复苏路径可能慢于投资者预期。若零售持续负增长,政策应对或将更为积极,尤其在汽车和家电领域。”
7月社零当月同比增速-1.1%,较前值回升0.7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2%,增幅较6月的1.0个百分点继续收窄。8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尚未披露,瑞银证券预测,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可能将结束连续6个月的持续同比收缩,从7月的同比下跌1.1%转为同比零增长。但受之前居民收入下滑和消费情绪偏谨慎拖累,消费整体将可能承压。
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9月3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中泰证券四季度投资策略会上表示,拉动消费很难,因为消费和居民收入是挂钩的,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是负增长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4%,名义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实际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能否扩大消费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动能的关键因素。
中金公司发文称,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按1美元=6.9人民币汇率折算,约合6.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0%。与之相比,2019年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总额约6.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考虑到中、美零售市场不同的增速水平,预计至2020年或2021年,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增速何时能恢复正常?
“疫情前,我国消费增速已经持续处于下行通道,疫情进一步打击。”国盛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称,2014至2019年,我国GDP中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从11.2%震荡下跌至9.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从7.5%下降至5.5%,社零增速从12.0%下降至8.0%,可见从多种角度衡量的消费增速确实在持续下行。而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受到进一步冲击,1-6月累计仍下跌11.4%,在主要经济指标中表现相对较差。
不敢消费
为何消费增速持续下行?
“由于收入下降和对疫情的恐惧,居民消费力和消费意愿都会减弱。”Vanguard投资策略及研究部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Vanguard资本市场模型(VCMM)研究团队全球主管王黔博士表示,新冠疫情实际对全球的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是进一步扩大的,一方面疫情打击低收入人群更严重,另一方面带来的结果不是消费价格通胀,而更多的是资产价格通胀,造成结果就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这从电商平台的财报中也可端倪。阿里、京东、拼多多的2020年二季度财报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用户达到7.42亿,单季净增1600万;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4.174亿,单季新增3000万;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6.832亿,单季净增5510万。
为何拼多多单季净增用户数远远高于阿里、京东?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下沉市场”无疑是关键词之一。
平安银行梳理2020年上半年90后金融行为大数据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拼多多等折扣类APP上消费买单,根据平安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拼多多购物的90后人数接近1月的12倍,并且“多多党”的队伍仍在持续不断扩大之中。
实际上,不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更便宜的电商平台消费,疫情之下,消费分化正越来越明显。7月13日,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黄峥在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根据平台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高端和低端产品消费增长相对较快,而中端产品消费则出现疲软状态。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撑这一结论,低收入阶层在收入方面受到的冲击大于中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在疫情以后扩大了。同时,低收入阶层的金融资产也不足,面临流动性约束,而高收入阶层的预防性储蓄增加。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指出,二十、三十多岁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是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疫情爆发前数年,在资本、金融科技的鼓励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各类信贷机构也倾向于将更为年轻的、也相对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Z世代”年轻人作为业务扩张的对象。疫情爆发前,中国年轻消费者(1990年或以后出生的人群)拥有中国1/3的消费贷款。然而,一场疫情正在改变年轻人的消费观。
乐信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当前40.2%的人倾向于“少买点,买好点”,39.6%的人认为“购买决策比之前更慎重”。
“对于年轻人而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就业、收入及预期收入。”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年轻人作为消费的主力,正在对消费进行重新定位,超前、过度消费正在被摒弃,而理性、有度的消费正在被倡导。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调查失业率持平前值。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7%,与6月持平,较去年同期仍高0.4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下降0.2个百分点,但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1-7月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较上年同期少增196万人,就业规模仍在缩小,同比下降22.6%,降幅较前值小幅收窄,仍处于深度收缩区间。而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而6月这一数据比上年高3.9个百分点。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显示,解决收入问题的关键因素仍是就业。尽管随着经济逐步 修复,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当前我国重点群 体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完成度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全国 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达到19.3%,比 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8月30日,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在《2020·径山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从消费潜力来看,劳动者报酬偏低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共同制约了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释放。“从需求端看,我国消费率偏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劳动者报酬份额偏低,绝大部分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有限。”
肖钢建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国内消费市场。要适度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从“十四五”开始,争取用接下来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由当前的4亿扩大到8亿左右,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近年来经济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并未出现趋势性下降,整体在9%左右波动,收入增速本身可能并不是近年来消费下滑的主因。”熊园表示,从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来看,近年来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表现之一是近年来汽车市场中高档轿车销量增速持续高于中低档轿车。由于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中低收入群体,贫富差距扩大可能不利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
理性、有度消费
虽然拉动消费很难,但中国经济增长仍需扩大需求,提升国内消费。
“既然是促消费,那就离不开消费金融的支持。”苏宁金融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消费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消费活力拉动经济的同时,过度的消费金融也带来了消费主义盛行。过低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过度又会导致消费主义扩张,所以,消费金融发展需要“适度”。但这个“度”是多少,目前尚无人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GDP)是衡量居民债务的指标之一,消费金融作为居民消费的一部分,会直接受到居民整体杠杆率水平的影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宏观杠杆率季度报告》显示,二季度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9.7,为历史最高点,比一季度末高2个百分点。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贷款需求的增长,居民消费和短期消费性贷款仍处于负增长区间。这也说明,房地产挤压居民消费。
“但如果从近几年数据看,消费金融的增速在加快。”黄大智表示,2017年年间,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从19.9%骤增至40.9%,与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呈现“一升一降”,且增速上升趋势明显偏离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到了2018年,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仍维持在28.1%-40.1%的较高区间,而近五年平均增速为27%,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也仅为18%-25%。2019年,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增长区间。
随着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有所凸显,一些不良商家助长了不正之风,给用户、行业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有调研数据显示,92.83%的用户看过诱导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的分期广告,71.66%的用户表示对类似广告反感,觉得太浮夸,会直接关闭掉。
近年,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都在倡导消费信贷的理性化。
6月29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指出,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启动2020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倡导理性金融消费理念”等六个方面。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第八年举办“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8月25日,乐信旗下拥有1亿年轻用户规模的分期乐发布 “ 乐在有度,乐见更好 ” 的全新品牌理念,倡导理性、有度消费;并推出 “ 有度青年引导计划 ” 与 “ 有度青年守护计划 ” ,在产品中计划提供 “ 有度消费提醒 ”“ 有度课程 ”“ 有度青年品牌社区 ” 等服务,同时为相关用户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权益守护。
这一品牌理念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帮助年轻人有度消费,收获成长与生活的快乐,乐信在“以科技不断创新消费方式,让亿万用户快乐生活”的新使命之下,让分期乐更好推动用户和社会不断进步。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分期乐一贯主打优质客群,新理念将帮助分期乐筛选出更多优质用户,提升存量用户质量,降低平台风险,提升品牌好感度和用户粘性,创造更大的收益。
“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更加主动和理性管理自己的消费,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态度更加乐观,这种乐观基于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三、四十年形成的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乐信CEO肖文杰表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成长起来的一代,消费观念跟上一代完全不同。如何用“未来的钱”为现在服务,这是年轻人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更早的学会“自控”,也是年轻人在社会中成长的必要之路。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回暖,提升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有望进一步出台,同时也希望提倡理性消费、有度消费的品牌与公司将越来越多。”肖飒称。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