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癌症早筛重点研发项目启动 癌症早筛距离普通民众还有多远?

田进2020-08-31 16:07

记者 田进 8月29日,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发项目)发布会在京举行。据介绍,此研发项目将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泛生子依托原研创新技术为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且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多偏晚期。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行癌症筛查、加强癌症早诊早治及科研攻关,解决民生痛点。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早诊早治已成为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研发方向。

据了解,此研发项目目标是重点突破恶性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液体活检关键技术,并针对肺癌在全国20省份、12万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中验证其有效性;针对消化系统癌症,依托城市、淮河流域10万人以上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队列验证其有效性。

为何要突破液体活检关键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骞在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肿瘤的早期发现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比率,发现越早,生存率越高。美国癌症获益于癌症早期筛查,生存率远高于中国(美国结直肠癌的五年总生存期美国为64%,中国为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也介绍到,早筛早诊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的最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在费用上,相比于早期,肿瘤的晚期治疗费用呈近百倍增长——通过筛查发现并切除息肉的时期,费用在近千元;癌症早期则仅需手术治疗,治疗费用通常在3-5万元;在癌症晚期则需手术加化疗,治疗费用超过30万。

只是,肿瘤的早期检出率低成为医学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目前,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现有筛查技术存在着各自局限性。如消化系统肿瘤筛查面临着高危人群定义不精确;内镜筛查依从性差;肿瘤标志物、FIT筛查灵敏度不足等问题。肺癌筛查面临高危人群分层缺乏客观量化指标;LDCT筛查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等问题。

此时,高通量液体活检技术成为癌症早筛早诊的突破口。

王洁介绍,2019年3月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基于泛生子的ctDNA液体活检技术,通过10ml血液即可筛查超早期小肝癌,在可治愈期发现肝癌踪迹,提高早期、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这项研究成果的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与泛生子的合作,在研发项目结束时,能研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恶性肿瘤筛查和早诊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

对于未来产品能否纳入医保,王洁对表示:“还需要经过一段路程,因为需要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产品落地、进入临床、医保获批等步骤,而我们现在还处在大样本研究的过程。同时我们希望早筛产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在保证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可及性,应用于临床。”

回看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整体市场,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思振也对表示:“在早筛早诊的商业化市场中,我们离所谓的红海还很远。以肝癌早筛为例,中国一亿多高危人群,假如仅仅让10%的人去应用这样的技术,就已经可以带来很大的商业化规模。泛生子的肝癌早筛产品已经基本满足相应的条件(如准确性、可及性),离大规模的应用只有一步之遥。除了肝癌产品处于产业化准备阶段以外,此次科技部重点专项的启动,也标志着泛生子在肺癌、消化道癌等高发癌种的早筛产品进入研发及优化关键阶段。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