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瑞强 从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至今,北京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持续进行了112天。
8月20日,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已经达到了3200吨。按照北京市城管委最初的目标,到今年8月底,经过四个月强制分类,厨余垃圾日分出量达到2000吨。
这意味着目前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分出量已经超出预期目标的60%。
一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全市厨余垃圾分出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步提升。我们提出要对可回收物应收尽收,最大减少其他垃圾产生量。”
实际上,在8月初,一份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成绩单显示,今年7月份,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分出率8.13%,较4月下旬的日均309吨增长470%,较5月份的日均740吨增长137%。7月下旬,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就较预期提前一个月突破了2000吨,达到2093吨。
与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多相对应的是,7月北京全市其他垃圾清运量日均1.996万吨,同比去年下降26%。在监督分类方面,桶前指导员和巡回指导员值守率也由5月初的20%至30%上升至7月下旬的56.2%,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普遍在80%以上。
记者注意到,北京现在实行的是垃圾“四分法”:厨余垃圾(厨房产生的如菜帮菜叶、剩饭剩菜等)、可回收物(纸张、玻璃、金属等能卖钱的)、有害垃圾(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除上述三类之外的如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孙新军说,“其实垃圾分类很简单,花几分钟,就能学会。只要把瓜皮菜叶,剩菜剩饭分出来放厨余,其他的搞不懂,举棋不定就放在其他垃圾桶,就能得80分以上了。”
不过,尽管如此,也存在部分居民对分类知识比较模糊的情况。8月18日,记者在北京市昌平区某小区观察发现,有一些居民在投放垃圾时,仍存在随意一扔的现象。在一旁的监督人员赶忙上前询问:“你这是其它垃圾吗?有没有分类?”有居民边跑边回应:“不知道!”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强知识传播和普及。目前北京市大概有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但对于近10万个桶站来说还是不够,大部分是流动巡回值守。已经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垃分宝典”,也可以帮助居民答疑解惑。我们要求各区逐步开启入户上门讲解,做到全覆盖。对个人违规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推动个人养成生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一种手段。
按照北京市城管委的要求,接下来将开展督导检查,每天分10组抽查桶站配备、值守人员,厨余质量等基本情况。此外,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还将继续对混投、混装、混运问题开展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北京全市执法部门已查处了99起混装混运行为,有部分企业是多次违法、“屡教不改”,按规定要从严从重处罚。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后端处理能力,前述北京市城管委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垃圾处理能力相对比较充足,全市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4座,总设计能力日处理3.2万吨,可以完全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