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 | 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用科技创新拥抱资管业未来

周一帆2020-08-19 23:30

记者 周一帆 “刚来到深圳时,这座城市年轻、开放的气息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起将近20年前第一次踏足深圳这块土地的往事,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依然感慨万分。

2000年,王德英放弃事业部总工程师的职位,从清华紫光转到博时基金,担任技术管理工作,随后在2007年升任博时公司副总裁,一直任职至今。作为陪伴公司20年之久的元老,王德英见证了博时基金从小到大走来的点点滴滴,同时,作为指数量化与IT业务条线的负责人,王德英更是直接推动了公司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就在王德英入职不久后的2001年,博时基金利用十一长假的机会,离开成立地北京搬来深圳。包括王德英在内,公司许多第一次来到深圳的员工,对于映入眼帘的所有景象都感到无比新鲜。

“基金公司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机构,在每一个市场环境里最终拼的是每个公司的管理能力,包括投资管理能力,市场销售能力等等,因此按市场化机制来发展业务对公司至关重要。在这点上,深圳十分适合现代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王德英表示。

时光飞逝,2018年,博时基金正式搬进基金大厦,坐在首座由基金公司独立出资建造的大厦中,王德英兴奋不已。“这个也体现了深圳对总部经济,特别是对金融投资机构的一个支持,放眼国内整个基金行业,这更是对我们进一步的激励。”

刚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7月13日,博时基金迎来了自己22岁的生日。近五年内,博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已实现从千亿级向万亿级的迈进。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管理资产总规模已逾12150亿元人民币,剔除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后,博时基金公募资产管理总规模逾3882亿元人民币。

“在一流的办公环境下,企业水平自然也要做到一流吧。”王德英半开玩笑地说。

忆往昔峥嵘

谈及深圳,王德英就像打开了话闸子,不断回想起一路走来的感想和经历。在他的记忆中,基金大厦的建成始末,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厦开建之初,就体现了深圳很现代化,很前沿的一种理念。在设计上,我们采取了国际招标,并选取国际上一流的设计师来进行负责,目的就是为了体现深圳作为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以及公司成为一线金融机构的景愿。”王德英表示。“在设计先进的同时,大厦内部还有包括食堂、健身房等常用设施,体现了深圳年轻,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

据他介绍,大厦起初的计划高度为160米,在公司的要求下,深圳政府果断同意增加至200米。在王德英看来,这也体现了深圳务实,为企业着想的态度。“深圳政府是支持服务型的政府。包括金融局,市政府、区政府在内,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发展。有什么事找到他们,都能得到积极地帮助。只要能提高企业水平,带动深圳发展,大部分要求政府都会支持。这就是深圳一大特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的政策环境非常好。”

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度过的20个年头中,博时基金不断发展壮大。问及公司做大做强的关键时点,王德英再次沉浸在往事之中。

“我们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时,大家都在做一些封闭式基金,2002年公司推出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直到2007年,博时迎来了第一次大的提升。”王德英表示,“当年大牛市的出现,让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一年内从600多亿涨到了2000多亿,通过抓住那次机会,博时的资产管理规模上了一个不小的台阶。这也同时体现了中国基金行业初期发展跳跃性的特征。”

社保和养老金业务也是基金公司的一块核心业务。“放眼全国,博时基金的社保和养老金管理规模一直处于行业前列,这也体现了公司在投研方面的优势。”王德英自豪地说道。

“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是2013年以来的货币基金,我们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博时是除了天弘之外,第二批最早上线余额宝的基金公司,这对公司规模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最近几年,博时紧紧围绕客户需求,一手抓业务创新,一手抓内部管理,公司又一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他说。

目前,随着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改变,资管行业的客户需求、投资方式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博时基金对资管行业的深刻变化和历史机遇也有着自己的认识。第一即是资管新规逐步落地,理财资金加速转型;第二为投资者结构逐步机构化,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主流;第三则是资管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机构集中。

在市场竞争中,除去国内公司的角逐,国外顶尖的资管机构同样在紧盯中国这块不断开放的“肥肉”。对此,王德英认为,最关键还是要抓好自身能力建设。“包括针对中国市场的投研能力、线下以及互联网销售能力等,此外,公司机制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目前国外是有一些值得学习的机制,但国内也在不断发展,同时,通过改善人才激励,能让优秀的员工能在公司长期任职,不断成长。”

实际上,就在7月中旬,证监会相关部门发布文件称,为提升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证监会相关部门向各派出机构发布通知,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做好组织管理创新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创新:一是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机构实施市场化并购重组,并探索更为灵活的母子公司发展定位和业务范围、实现母子公司协同发展;二就是鼓励员工持股或者股权激励计划。

“目前的深圳金融业中,相比银行、证券、保险这几大领域,基金算是相对年轻的行业,不像银行,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王德英指出,“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目前依然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阶段。”

“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还有许多发展空间,不是吗?”王德英反问道。

看资管未来

对于主管IT业务的王德英来说,创新是他再熟悉不过的话题。在他看来,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金融科技的变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也就是用科技创新去拥抱资管未来。

“对客户来说,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是产品的创新,例如一些新的投资范围,我们接下来计划开发一些商品ETF产品,另外最近比较热的公募REITs,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开发,这都是新的投资范围。”王德英指出,“从投资者角度感受到的是产品端的创新,而继续深入来看的话,想要把上面的产品做好,根本上还是对管理能力、管理模式、或投研模式的创新有所要求。”

因为不同基金经理有着不同的投资风格和专长,投资策略的细分创新十分重要。市场有时是价值风格占优,有时是成长风格占优,对此,博时基金通过学习国外的做法,将投资团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适应不同的市场特点,来发挥基金经理的优势。此外,为满足客户不同的差异化需求,公司也要对投资策略进行进一步细分。

“此外,博时基金近几年也在尝试投研一体化的创新。通过把投研打通,按照产业方向成立相关小组,把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放在一起,大家集中投研的力量,在特定产业发展上加大布局及研究力度,避免因为部门之间的隔离造成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王德英表示。

王德英进一步介绍,金融科技对公司业务所起的作用包括三个层次,最基础的第一层是对业务起到的运营保障作用。再往上一层则是能对业务带来优化和提升的作用,而第三层则是在某些领域,或某些阶段可以起到引领者的作用,比如说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造出一些新的模式。

具体来看,首先便是在智能投研上带来的变革。比如说提高研报的自动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机器人工智能,公司可以尝试挖掘一些新的投资策略以及量化因子来提升业绩,还包括发现部分市场事件与上市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二个方面则是智能投顾。投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投资的收益风险比,降低收益的波动性。它是投资风险的二次分散,第一级分散属于股票到基金,二级分散就是基金的组合。其带来的好处是收益更加稳定,赚钱的概率更高。

“都说炒股的人80%亏,买基金就至少有50%是赚,但如果你的投资风格还是偏短期,追涨杀跌,想进一步提高赚钱的概率,那就用基金做组合,相当于‘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同时,‘篮子也不要放在同一辆车上’。”王德英笑着比喻,“为此,IT可以通过模型做出资产配置,刻画投资者风险偏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组合。”

第三个则是智能风控,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风险控制,包括债券、股票的风险等等。利用爬虫分析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各类新闻、公告的抓取和分析,这是所谓的智能舆情分析。此外还有智能财务分析,即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造假,包括财务数据的隐瞒,以及潜在的风险。

据悉,博时基金已经在大数据基金、互联网货币基金和互联网黄金产品等业务上有所突破,目前博时还成立了金融科技中心,负责公司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和项目方面的研发和研究成果的业务转化,大力推进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风控和智能服务等项目。

展望未来,博时基金将围绕建设一流资管企业的目标,全面提升各种能力,特别是投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将长远战略定力和当下核心竞争能力建设相结合,力争长期、稳定、持续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受益于深圳的土壤,我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些深圳公司的标签和特色,不仅仅是中国的博时,我们同样也是深圳的博时,一个立足于‘创新之城’的博时。”王德英在最后笑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电竞产业发展趋势。新闻线索请联系:zhouyif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