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华清 2020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经济观察报为此做了专题报道,采访一批优秀的深圳企业,试图探索其成长密码、未来方向及与深圳的关系。
富士康是深圳的知名民企,也是改革开放后进入大陆的首批台资企业之一,已经在大陆扎根发展了32年,与深圳共同成长,走过传统制造、精密制造的岁月,正朝着智能制造进发。
2018年,装载着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体系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业务及相关资产的公司主体——工业富联,登陆A股。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认为工业富联是富士康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核心载体,他如何看富士康的发展历程及后续转型?以下是专访内容。
富士康的“三个时代”
:国人都很认同深圳是个创新之城,这点从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国前列、深圳高新科技企业数量等方面可以较为直观地感受到。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经历或者故事,让您切实感受到深圳的创新基因吗?
李军旗:深圳特区的最大魅力,在于“特”,有先行先试的政策,有开放的力度,有创新的基因,也给企业创新发展、生根发芽提供了土壤、养分。富士康作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深圳的企业,伴随深圳已走过32个年头,共成长、共创新、共发展。
富士康自1988年在深圳设立电子厂以来,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均体现出不断引领、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进步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制造时代,富士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 “三来一补”企业,在深圳扎根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精密制造时代,20 年前的功能型手机,其中一个典型用到超精密加工的零组件就是当时的摄像头,虽然那时的摄像头只有 30 万画素,但是制造却需要纳米等级,5 纳米的表面光洁度,100 纳米的形状精度。要做这样的超精密加工,当时只有日本、德国这些工业发达的国家能够拥有。而富士康就是这时候开始,率先超精密加工这一突破核心技术,从传统制造向精密制造转型升级。
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制造时代。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不但需要精密制造的技术,还需要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围绕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这条路做了将近十年的探索。如今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全国几十个厂区广泛应用,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传感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现在不仅有技术模式,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产业创新。无论是传统制造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再到今天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的打造,我们都走在了最前端,推出新的技术、产品、生态、商业模式等等,引领着行业发展和变革,推动着产业的创新。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回顾历史,您觉得,富士康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服务商,关键因素有哪些?
李军旗:(1)自1988年富士康在大陆设厂以来,已经走过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代工制造、高精度零部件的精密制造与导入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制造三个阶段。富士康抓住了每一次时代变革的机遇,时代也造就了富士康。如今,富士康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代工厂,具备了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制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制造经验和知识的传承,走在了新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2)刀具是工业的“牙齿”,也是衡量一个机械加工水平的重要参考。富士康扎根精密刀具行业十多年,基于内部丰富的刀具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积累了从材料、装备到工艺的各种硬件及软件技术基础,目前已经成为电子行业全球最大的刀具制造供应商,每年生产数千万支精度好、品质如一的刀具。基于know-how,工业富联提出了“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获得2019中国首届工业互联网大赛冠军。
(3)全球供应,服务全球。凭借覆盖全球的、完备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富士康可在全世界范围内统筹及协同生产规划,满足客户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交货需求。
:外人很容易杂糅富士康和工业富联。您怎么形容它们之间的联系、传承和区别?
李军旗: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富士康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代工厂,具备了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制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制造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作为富士康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核心载体,工业富联开创了先进制造科技服务的先河,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普及。
背靠富士康领先全球的制造经验及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以及关键有效的工业大数据,我们开发了经验丰富、开箱即用的专业云解决方案,大大提升智能制造应用推广和复制的速度;同时,我们还运用灯塔工厂(记者注:灯塔工厂,是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来的标杆工厂,2019年工业富联旗下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目前全球共有44家灯塔工厂)建设经验,结合专家资源,基于混合云和大数据、5G高速网络的搭建,实现产品服务化、服务平台化,端到端地解决用户的问题,提高产业协作创新能力和效率。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全新业态的开始
:工业富联当年的招股书,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说“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在上述主营业务基础上,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2019年,贵公司的营收里面,来自3C产品的营收能占到总营收的99%以上。对于公司的发展现状,您满意吗?提供科技服务,对于工业富联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军旗:任何新技术,尤其是上升到革新层面的技术都需要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它是一个全新业态的开始,是一个全新生态的打造,将是一场持久战。当前,这个产业还没有成型,大家还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也给外界带来了全新的认知。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以我们自身转型升级的实践为例,目前我们拥有全球3C电子行业最完整、最高效的供应链和最大规模、快速量产的智能制造能力,其中我们在深圳打造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也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工厂的标杆案例,提质增效、降本减存均有充分的体现。
任何一家想成为引领性的企业,都需要做好战略性研判,坚持以长期主义视角,看待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的投资。在工业互联网赛道,我们不仅有产业的基因,有know-how,有实践应用的场域,同时我们也深度地布局数字化的技术,可以把技术服务商和产业资源的服务商能够连接在一起。
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我们面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输出硬软整合的科技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对外复制和输出自身优势,目前已取得多项成绩和认可。如率先推动深圳唯一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应用;打造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成功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打造的“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应用解决方案夺得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冠军;基于在疫情期间取得的成功的防疫实践和经验,推出无忧复工APP,助力中小制造企业防疫复工两不误。
也正是这段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的正确性。未来,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赋予制造企业更强的韧性和更大的潜能,助力中国制造业“蝶变”升级。
:我有了解到贵公司在对外推广“灯塔工厂”,请介绍一下贵公司目前有多少个“灯塔工厂”项目?分布的城市或从业的业务?贵公司后续会如何推进“灯塔工厂”的模式?
李军旗:我们通过凝练“灯塔工厂”建设成果,对外推广“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正与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客户进行了“灯塔工厂”的输出合作。今年我们计划在各个不同行业之内,打造10个灯塔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标杆,并与行业领军企业伙伴一同探索可规模化复制推广的价值场景与模式创新。
比如,中信控股、中信戴卡、华润水泥、工业富联近日在北京签署合资协议暨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向汽车零部件行业、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提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基于合资公司这一平台,各方拟率先建设中信戴卡和华润水泥“灯塔工厂”项目。中信戴卡和华润水泥将开放应用场景,投入技术专家,工业富联将提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全面解决方案,共同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逐步输出能力,以点带面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最终成为为客户提供全业务流程服务及金融、生态建设等增值服务的综合产业服务平台,
:“灯塔工厂”能给贵公司带来营收吗?还是说,它其实只是一种提高效率、改善公司原有生产流程的手段而已?贵公司对“灯塔工厂”有哪些期许?
李军旗:“灯塔工厂”已逐渐成为工业富联新的运营和业务模式。一方面,它通过优化工厂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带来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切实效益。另一方面,工业富联将其打包沉淀为整体解决方案对外输出,为公司带来新的科技服务营收,并帮助公司占据制造业转型制高点。未来工业富联将以“灯塔工厂”合伙人的角色,继续推动行业标杆建设,并积极沉淀标准解决解决方案,扩大灯塔效益。
:工业富联的官网介绍,深圳熄灯工厂整体项目改造完成之后,节省人力280人,节省了88%的人力,但是效益提升了2.5倍。这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改造成果。但我也接触过不少试图改造制造业的行业人士,从他们的感受来看,改造工厂、改造制造业,并不容易。有的工厂自动化水平比较低,需要较大的投入,不少老板对这笔投入态度犹豫,觉得回收周期长,风险大;有的进行了改造,维护、运营人员的能力没跟上来也难以持续运转。您觉得在中国,灯塔工厂的推广难度如何?到哪些时间节点,灯塔工厂才会是比较常态的存在而不是被可望难可及的存在?
李军旗:中国制造体量巨大但水平层次不齐,长尾效应明显,真正实现灯塔工厂的企业凤毛麟角。
在落地灯塔工厂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着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导致企业无法突破"试点困境",往往只能落地1-2个单点应用,而无法实现整体的、系统的转型升级。
这背后原因是中国广大制造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根据测评,相较德国、日本,大多中国制造企业(即使是营收很好的企业),也只是处于工业2.0左右的状态。
要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认为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蓝图目标,并且分布实施,有节奏地开展转型之旅。具体来说,我们将企业按照价值链位置和产品标准化程度分为卓越制造型、客户价值型、创新模式型灯塔。每种灯塔都有自己的转型重点和关注的价值链。即便是在制造环节的优化,我们也认为不应以自动化为目标,而是要通过数据挖掘隐形价值,实现无忧。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不过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灯塔工厂评选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获评,并且从单点制造工厂的优化拓展到了上下游运营环节、产业链的优化,释放了更大的价值。我们愿继续扎根大陆,与广大制造企业、生态伙伴、政府和高校机构一道,共享彼此的转型经验,推动更多行业灯塔、区域灯塔、企业灯塔的建立,早日实现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郭台铭先生在富士康30周年庆典的仪式上说过,政府希望富士康能赋能中小企业。工业富联或富士康,给深圳当地带来哪些回馈?(税收、就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引进等方面都可以介绍)
李军旗:工业富联确定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高度吻合“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两大国家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符合深圳在新兴产业的发力点和定位。围绕这个战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对深圳科技创新起到推动作用,如自主研发出"智能钢轨铣刀",解决了轨道交通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之一;与中国联通推动深圳唯一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省级示范园区,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在深圳打造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 成功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示范效应。
在深圳加速产业新生态建设,助推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为在通过对外投资进行战略布局的同时,工业富联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技术、人才、管理优势,联合各地政企合作伙伴,积极在自身优势能力的基础上孵化创新业务,其中包括深圳创新中心:工业富联联合企业、高校、所共同出资组建“深圳富联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目前该创新中心已获批广东省级智能化精密工具创新中心,未来将重点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
:深圳现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您觉得它有哪些发展优势?未来发展有哪些挑战?
李军旗: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区位优势,毗邻香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二是政策优势,深圳是先行示范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培育了创新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挑战也有两点,一是制造业流失将带来挑战,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做到产业创新,如果制造业外流、产业空心化,也等于失去创新的基础。毕竟技术创新也是由需求驱动,而产业正是最大的需求;二是人才外流带来的挑战。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旦人才供给出现捉襟见肘的困境,将给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造成阻碍。
受访嘉宾介绍:李军旗,工业富联现任董事长,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长期从事精密加工、精密制造、精密工具和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业务拓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