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回撤能控制多少? 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的“灵魂”拷问

王涵2020-08-15 12:2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涵  8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提及,进一步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上市银行的理财业务在向理财子公司转型过程中,将实现从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投向大类资产配置,与资本市场联系愈加紧密。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地开业14家,7家筹谋之中。银行“入局”步履未停,先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资管规模稳步攀升,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从产品性质看主要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混合类,按照占比分别接近76%、0%、24%。权益类产品仍在起步阶段,目前公开数据披露市面上仅有三只权益类产品,主要机构为工银理财(1只)和光大理财(2只)。

增发权益类产品是多家理财子公司的未来道路,资金布局股市充满期待。但目前权益类资产在整体产品中的规模占比低于5%(不考虑优先级),部分仅在2%-3%,,很难起到增厚收益的战略目的,短期内配置提升仍处于低迷。

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部经理王伟(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期权益投资市场波动率大幅上涨,我们也根据大风险评价做了一个配置模型。从配置模型角度看,权益资产比重较前一个月有所下降,归根结底在于权益市场波动率上涨。”

权益类资产配置看重回撤

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出道一年,业界对其发展门路“了然于胸”。其配置策略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重点,在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上投资力量相对薄弱,发力权益类产品是下一步大方向。

6月12日,在交银理财成立一周年发布会上,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表示,交银理财产品多半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作为立足大类资产配置的机构,正在尝试优化底层资产,加大布局权益市场。

以交银理财1.1万亿理财规模,权益资产配置以5%为方向努力。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交银理财发行的某些产品的权益配置达到5%,但都是波动性偏低的权益资产,长期方向是加大配置力度。

的确,权益市场的波动性与银行理财绝对收益的特性存在一定冲突,导致权益市场方向配置不足。

正如王伟所在的团队非常关注权益类资产配置波动率风险特征。“近期权益投资市场波动率大幅上涨,我们也根据大风险评价做了一个配置模型。从配置模型角度看,权益资产比重较前一个月有所下降,归根结底在于经济权益市场波动率上涨。”“为了降低组合的波动,我们通常对权益类资产部分采用委外FOF的形式,目前更多采用量化策略,通过期权、股指期货等控制整体组合的波动。”王伟说。

接下来他们的方式是基于平缓收益曲线,团队引入量化方式,加入衍生品,也有合作量化策划通过期货做完全对冲,将市场Beta风险对冲掉,以谋取绝对的Alpha收益,也就是经常说得超额收益。

打新一直被资本市场视为“稳赚不赔”的买卖。另外一种绝对收益的方式体现在积极参与打新,“我们通过专户形式运作,打新是确定性较高、波动小的资产配置方式。”王伟坦言。

挖掘投资机会的同时,也需防风险。“我们现在的权益投资主要还是通过基金,内部系统各方面没有直接去持有股票。对某些领域是通过到企业走访调研了解,然后再通过行业去选相应的管理基金人去投资。”王伟对记者说道。“灵活运用期权策略,买场内期权形式以量化定量模式去控制。”他解释,投资者是想分享权益市场上涨的红利,但也有处于对风险资产天生的厌恶。“我们部门也有职能去寻找合适的公募基金匹配产品部门配置,最核心的考量指标是回撤幅度控制优异。”他说。

为何权益配置投资经理如此看重回撤?其本质在于一是为了收获最大收益,二是通过回撤控制保证产品净值。

王伟告诉记者,一定会问基金经理的话术是:“你能告诉我你管理的基金在当前全新市场下,未来6个月最大回撤控制在多少范围。”

实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依据只有历史最大回撤和控制幅度,没有一个人敢说我可以把回撤预测在3个点5个点以内。这种其实是通过主动常规方法,虽然很难达到目标但依旧是重要依据。”他说。

固收打底 定基准收益

根据融360大数据日前发布报告称,2020年7月份共有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131只公募理财产品,较上个月减少了23只,环比下降14.94%。

在收益率方面,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1BP(基点)至3.54%。

近两年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都会给出一个“业绩比较基准”,这是银行或理财子公司根据产品的投资对象和范围,以及对市场的判断测算出来的一个参考收益率。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在业绩比较基准上下波动,不过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还是要看具体的净值变化。

但事实上,随着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并打破刚性兑付,未来不管是固收类、混合类还是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都有可能大幅波动,实际年化收益率也很有可能随之波动,甚至会偏离业绩比较基准很远。

从产品布局上看,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确实存在趋同性,均表现为以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以及“固收+”产品为主。“固收+今年一个重点配置策略,以固收类资金打底,固收部门负责公司普通零售客户的80%以上产品规模在此,其客户结构就注定偏好一波稳健策略。”一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负责固收的副经理对记者表示,“现有的以零售渠道这个板块来讲,产品期限以6个月以上和6个月以下比例为六四开。如果能接受较高波动风险的客户,我们会把权益仓位打得高,反之就以固收为基准。”

一般来说,固收类资产收益率相对稳定,如果理财产品配置的都是固收类资产,则净值波动不会太大。固收类资产主要配置方向包括债券、企业发行中票公司债、存单、借款产品、抗疫主题债券配置导向是希望资金能够流向实体经济。“我们大部分都是1-2年期长期性的产品为主,虽然看到中间净值会出现一些波动,但债券持有到期的话,获得一个非常稳定的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其前提是只要配置的债券不出现违规情况,能够有稳定票息进账。”上述人士表示。

与公募基金来比,王伟认为银行理财子两者处在不同赛道。他认为,从理财产品来讲,虽然目前是净值化理财产品,但在发行产品前会告诉客户不一定保证基准收益率。基于此属性,投资经理进行资产配置将围绕基准进行,让最后产品收益率接近基准收益。但公募基金实际上并不提供业绩基准,产品净值完全波动。这主要是于公募基金不同收益风险的属性做了区分,针对风险偏好度不同的投资者更有精准化配置。追求高收益承担风险多,追求稳健收益的客户比较适合理财产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并报道银行、保险、互金等领域事件,擅长深度报道。
联系方式:wangh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