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财富500强榜单之外,中国企业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社论2020-08-14 21:49

经济观察报 社论 首超美国——这样的标题透露着何种心绪呢?美国《财富》杂志称,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国大陆 (包括香港)上榜企业有124家(如果加上台湾地区企业则达133家)。中国大陆企业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的121家,这被称为“历史性的跨越”。

事实上,一年前《财富》就宣布了“跨越”。2019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129家上榜企业来自中国,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所以无需夸大这种跨越的意义。更何况,“500强”以营收规模排序,称之为世界500大企业更恰当。鉴于我们对规模的迷信由来已久,此时不妨放平心态,多一些理性思考。

不是没有更值得重视的信息。根据《财富》数据,2019年,世界500强的销售收益率平均6.2%,美国企业则是10.5%;世界500强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1.3%,美国企业则是17%。相比之下,上榜中国大陆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8%。

这组数据颇有代表性。因为中国企业联合会2019年也曾表示,自2012年开始,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就低于美国500强,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逐年扩大的态势。如果考虑到人均指标呢——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雇佣员工人数是美国的1.23倍。

过去几年,中国不少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兼并整合,特别是行政主导下的“合并同类项”或者上下游一体化,这催生了一批“国家公司”,它们以快速放大的营收规模进入500强。我们相信提升产业集中度势所必然,问题在于,如果不能加速融合形成新的竞争力,单纯的“大”不仅无益,还可能生出新的隐患。

从行业角度观察还会有新的发现——上榜7家互联网公司,中美以4:3的比例瓜分,这表明中国企业将新的技术优势和中国市场规模、范围和速度进行了有效匹配。不过整体而言,中国大陆上榜公司数量前五的行业是采矿和原油生产、金属产品、贸易、银行和商业储蓄、工程与建筑;美国则是保险、食品与饮料、银行和商业保险,保健、批发等。

这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国上榜企业还是投资驱动型经济的产物,它们身处行业中上游,讲述着传统经济时代的中国故事。这部分体现了中美经济结构的差异,但也不仅如此。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是第一,在与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消费领域,想象空间显然更大。

这是新的经济年代赋予中国企业家们的命题。我们可否期望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护肤品牌?我们能否在食品饮料领域诞生自己的可口可乐、雀巢?我们的纺织服装业具有最大规模的出口,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与阿迪、耐克比肩的企业了吧?

如何让这些美好的想象变成现实?我们开始对消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中国拥有4亿中产人群,还有6亿中低收入人口,无论消费升级还是分层,这都是企业家们培植梦想的丰厚土壤。如果10年能够成就小米这个初具影响力的全球化品牌,有理由相信,时间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这有赖于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开放让企业对差距有痛切的理解,竞争则倒逼其洞察消费者需求,在商业世界的嬗变中把握机会——无论本土市场还是全球市场。若非如此,有些想象永远不会变成现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