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姗 实习记者 王艺铭 猪肉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85.7%,将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拉高了约2.32个百分点。供需博弈之下,猪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5.7%。
生猪价格以5月下旬为节点出现反弹,并逐渐逼近2月份价格高位。7月份以来,高位生猪市场维持供需博弈局面,猪价高位震荡为主。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8月10日,猪肉全国平均价格高达48.32元/公斤,同比增长69.60%。甘肃、内蒙古、山东、福建等省份批发价格超过50元/公斤。
随着产能缓慢恢复,供应增多,生猪高位局面何时能打破?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对表示,短期来看,8月下旬供需僵持局面或将打破,猪价开启缓慢下行通道。长期来看,2020年底猪价整体或仍居相对高位水平。
为何持续上涨?
供应预期增多的背景下,猪肉价格为何持续上涨?分析人士认为,猛增的猪肉需求与受影响波动的肉源供应量联手导演了这一场“涨价”。
据山西证券分析,本轮猪价反弹主要由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一方面,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国内猪肉供应依旧偏紧。另一方面,随着局部二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此外,近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雨频发,或继续抑制生猪调配范围、加重区域性供需紧张及价格上涨。
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7月8日至8月7日,国内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窄幅震荡,调整区间37.16-38.84元/公斤,整体居高位水平。
但据卓创资讯监测,事实上,7月以来,猪价高位震荡背后,生猪市场却呈现供需两淡格局。马丽媛分析指出,7月份至今南方处于生猪存栏断档期,加之洪水及非瘟疫情影响,两广、两湖、川渝、苏浙皖、闽赣等多地存栏稀少,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猪源大量外调,本地供应减少。除此之外,大猪供应尤为紧张,因此价格高于标猪,散户及中小场出于利润考虑,压栏抗价意向增强,南北供应皆较紧俏。
需求方面,7月份至今终端消费保持疲软状态。北方局部新冠疫情加重,南方洪灾对经济亦有打击,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降低,高价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另一方面,冻品进口量显著增加,储备肉投放频繁,对鲜品白条产生冲击,屠企鲜销压力较大,走单普遍不畅。除此之外,供应紧张下屠企收购难度偏大。三重因素作用下,屠企开工维持低位。据卓创资讯统计,7月1日至8月7日国内重点屠企平均开工率12.61%,较去年同期下降61.76%。
僵持局面何时打破?
对于猪肉价格的后市情况,马丽媛表示,在生猪供应方面,业内对后市预期不强,在高昂的补栏成本和非瘟威胁下,散户及中小场补栏仔猪热情不佳。规模场出栏占比虽快速提升,但很难在1-2年的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未来半年生猪供应增幅不大。
在需求方面,8月下旬会因为节假日的到来有小幅度的提升。马丽媛称,依据传统消费习惯,立秋之后猪肉需求将有所提升,8月下旬过后消费将优于上半年。
“短期来看,8月下旬供需僵持局面或将打破,猪价开启缓慢下行通道。长期来看,供需皆有提升,其中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因此,马丽媛认为,预计至2020年底猪价回落幅度不大,整体或仍居相对高位水平。
而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院长李奇霖则表示,二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2%,相比于去年三季度末的同比下降28.5%大幅好转,今年三季度可能转正。生猪供应好转,在经历6月和7月连续两个月的涨价后,后续猪肉价格继续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宏观经济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也表示,从短期来看,生猪和猪肉供应仍然偏紧,但是保供稳价的利好因素正在增多。猪价回升客观上提升了养殖户补栏意愿,生猪存栏逐月稳步回升,猪仔供应量也在增加。当前,生猪生产稳中向好,预计三季度以后猪肉市场供应将持续改善,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概率并不大。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