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金融其实很简单】
陈志武/文
w根据美联储的资料,从2008到2010年的三年是金融危机高峰期,这期间,最富十分之一的美国家庭财富平均累积增长2%,财富不仅没跌,反倒涨了一点;而同期间,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缩水39.8%(按照中等收入群体的中位数财富计算),他们显然受打击很大。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由于基本没有剩余财富,所以就无所谓财富缩水或者增值了。也就是说,在美国财富分配结构中,最富和最穷阶层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反倒是位于中间的中产阶层遭遇最惨,导致所谓的中间阶层的空心化。很多人认为,是中产阶级的空心化造成了美国人选特朗普做总统,而英国投票脱欧。
中产阶级跟富人的不同经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这是体制问题,还是他们在投资理财安排的问题造成的?有什么教训是中国家庭应该领会的,以达到即使有经济危机,也能财富保值呢?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分散投资是上策
之所以有这种结局,主要还是理财安排的问题:美国中产阶层的财富过于集中房地产,并且还有很高的住房按揭杠杆,把房价下跌的影响放大几倍,而富人家庭则投资非常分散,既有房地产,但更有金融投资。
根据波恩大学三位教授的估算,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富有家庭大约30%的财富在房地产;而收入处于中位数的真正中产阶级家庭,有近65%的财富在房产上,其中还有相当于房价70%左右的住房按揭贷款,也就是,住房按揭大约是自有资金的2.33倍。这种房贷杠杆,在房价上涨时会把房产投资以3.33倍的速度上涨,但房价下跌时把冲击放大到3.33倍。
从2007年底到2010年底,全美房价大约下跌20%(当然,各地区差别不小)。这等于使中产家庭投入房产的那部分财富下跌66.6%,让家庭总财富缩水42%。
相比之下,富有家庭不仅房产投资占比要低很多,平均30%左右,而且他们中间的85%没有住房按揭或者只有少许杠杆。结果,房价下跌20%对他们总财富的冲击平均不到10%。比如,对于房产占财富30%并且没有杠杆的家庭来说,房价下跌只使家庭总财富受损6%。
因此,中产阶级的财富过于集中房产并且有高杠杆,而富有阶层投资分散,是造成中产阶级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投资结构差别所造成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因为那三年里,很多金融资产不仅没跌,反而升值很多,政府公债和一些对冲基金就上涨不少,连股票指数在包括股息之后也基本持平。为什么金融资产价格能长呢?
“量化宽松”的后果
你可能还记得“量化宽松”政策。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把基准利率降到0.25%,几乎为零,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想继续放松货币供应,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利率”或说“降息”就没有空间了。怎么办呢?
既然资金的价格--利率不能再降了,美联储就改变策略,变成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就有“量化宽松”这个说法),通过美联储印钞票去购买政府公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和其他金融证券。这样做达到两个效果,其一是直接增加货币供应,帮助刺激经济,因为金融危机时期银行不愿意放贷,使银行作为货币供应放大器的角色萎缩,但量化宽松可以弥补这个空缺,让整个经济的货币流通量不致于下降太多、冲击经济。其二,是把金融资产的价格抬高。当时,美联储就说,因为危机时人们不敢花钱,企业也不敢扩张,那么,通过量化宽松抬高金融资产价格,让很多家庭的“金融财富”上涨;一旦家庭感觉更有钱了,他们自然会增加消费和其他开支,由此提升对商品的需求,进而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的增长。这就是当时美联储希望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运作机制。
2008年11月开始“量化宽松”,美联储印大量钞票买债券,到2009年3月一共买了近两万亿美元。2010年11月看到经济还不够上进,又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继续大量放水。2012年9月,第三轮“量化宽松”启动。所以,不奇怪,2009年初以后,各类金融资产价格快速回升,金融市场超前实体经济,首先从危机中走出来。比如,债券市场就因此进入了全新的牛市,涨势持续到2015年,而标普500股票指数,在2008年初为1411点,到2009年3月初跌到680点左右,到2010年底恢复到1258点,2012年底到达1460点以上。当然,这些指数水平并没有包括每年接近3%的股息收益;如果包括股息,实际上到2010年底,美国股市基本恢复到2008年初的水平。
问题是,虽然量化宽松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会让谁先富起来呢?
当然是谁有金融资产,谁就受益。低收入群体因为没有太多财富,所以没有金融资产,不能受益;中产阶级因为把财富加杠杆过多集中在房产,也没能受益太多;但富有群体因为投资分散、有很多金融资产,所以受益最多。就这样,量化宽松让富有群体受益,但其他群体就被排斥在外。
这里,你看到,一些历史规律被美联储“量化宽松”打破。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WalterScheidel出版一本新著,《TheGreatLeveler:violenceandthehistoryofinequalityfrom thestoneagetothetwenty-firstcentury》(《伟大摆平者:从石器时代到21世纪的暴力和不平等历史》),通过众多国家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战争和危机一般会降低财富差距,其他方式都无效。比如,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都大大摧毁物理资本和金融资本,冲击富人的财富,但穷人没有资产所以受打击有限,结果使财富分配比以前扁平。他不是推崇战争或者危机,而是指出以前的历史规律。
但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改变了历史规律,让危机反而强化了财富的不平等程度。由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联储没有“量化宽松”干预,但这次有,使这次金融危机的结局跟以前不同:之前的经济危机对富人的伤害最大,而中产阶级也受打击但没有富有阶层那么严重,但这次正好反过来。
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富遭遇给中国家庭什么启示呢?根据西南财大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结果,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平均为家庭净资产的79%,二线和三线城市为67%,都高于或者接近美国中产家庭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中国家庭的财富显然过度集中于房地产。
今天的要点:
1.在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并且有较高的按揭杠杆,而富有家庭的房产占比比较低,更多是投资金融资产。这就造成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三年里,富有家庭财富不仅没跌,反而上涨一点,但中产阶级的财富受打击很大。
2.之所以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中产阶级空心化,重要原因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这种干预抬高了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让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富有家庭受益,但没有惠及中产和低收入阶层。政策干预不只是影响到经济,而且重造社会阶层结构。
3.由于中国富有和中产家庭的财富70-80%都在房地产,除非这种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否则,会面对极高的重复美国中产阶级财富大缩水经历的风险。
今天看到,把过多财富集中在房地产或者任何单项投资品上,风险很大。没人愿意重复美国中产家庭财富缩水40%的经历。你可能会说“我以前买房子都赚了!”或者“我认识的朋友中,有钱的都是过去买了好多房子的”,所以,过去集中投资买房都成功了。那么,为什么今后要不一样,要分散投资呢?
(本文为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