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静 430分,语数外三门总分第一的成绩,却因历史为B+而无法被清华、北大招录的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
经济观察报梳理,包括清北在内,国内诸多名校对选考成绩均设有严格标准。以今年清北招收章程来看,两所高校对于江苏考生要求两门选测科目需分别达到A+和A,白湘菱由于历史科目为B+,不能满足北大、清华招录条件,而无缘名校。
目前白湘菱本人及父母已拒绝对外发声。根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白湘菱本人对于历史成绩已经能坦然接受缺憾。“但受到该学科影响,填报学校受到一定限制。比较纠结,还没想好要报那所学校。”截至发稿,已有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向白湘菱递出“橄榄枝”。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网友对于江苏省录取规则并不了解,两门选测科目的等级考试也是被纳入高考的。语数外总分第一的白湘菱称之为“状元”并不准确。
在采访中,多位了解江苏高考的教育人士表示,此类事件在江苏高考录取中并不鲜见。
因容错率低,难以忍受偏科,严苛的江苏高考又被外界戏称“地狱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员储朝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该省在设置分数、等级双指标的评价系统上考虑过于全面,而对考生个性发展方面考虑不够充分,所以出现了白湘菱这种情况。
江苏省高考自2008年开始实行“3(语数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即语数外3门主科目,总分480分。“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再从政治、化学等学科中任意选择一门,选修2门成绩按等级记分。
按照目前江苏省考试院要求,今年高考选课等级成绩划定:A+为省内前5%(含5%)考生;A为前5%-20%(含20%)考生;B+为前20%-30%(含30%)考生以此类推。
夹杂争议之声,已经施行12年的江苏省高考“3+2”模式即将走完最后一年。明年起,该省将正式实施“3+1+2”高考新模式,总分值为750分。语数外3门为统考科目采用全国卷,其中,物理、历史选取一门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选取两门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选考科目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一位国内排名前二大学负责招录的老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名校招录规则是公平的,选拔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不符合条件的,这是自身的原因;但从培养人才定位和要求来看,小部分人会存在某一学科成绩较为突出或者薄弱,如果从事科研工作,事实上很欢迎某种偏才和怪才,这种人往往在某一方面能力和创造性特别强。强制某一学科必须达到水准,是不合理的。在实行750总分值后,这一现状有望得到扭转。
争议“3+2”
根据清北《本科招生章程》,清华大学今年在江苏省的录取要求为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为A+和A;北大同样为A+和A。而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在内,均对选测科目设有严格标准。
选测科目的成绩,一定程度限制了该考生报考名校。其父在接受“北京时间”视频采访时称,对于江苏省文科第一名,上不了最好的学校,表示遗憾和意外。白湘菱的遭遇引发舆论热议。
目前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在江苏地区的招生的老师回应称,无法破格录取,须按照录取规则执行。
熊丙奇认为,一些网友对于文科第一名进不了清北,感到好奇。其实这是由江苏高考录取规则决定。所谓的“文科第一名”是只看语数外三门总分,并没有算上两门选测科目。这就好比实行3+文综/理综考试的省市,不止看语数外分数,同样也要看文综/理综成绩一个道理。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院长项贤明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不要对“状元”标签过分看重,高考改革目前应当去“状元”化。实际上,一场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考生真实的能力水平。
该考生遭遇引发人们对江苏省高考模式追问。此前,江苏省曾经历多次高考改革,直到2008年实行“3+2”模式,即语数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当年江苏制定高考新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涉及。
2006年,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在解读该高考改革方案时曾表示:新方案模糊了文理科的界限,将高中所有课程全部覆盖在内,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经过12年落地实施,该方案也受到了颇多质疑。储朝晖认为,江苏高考方案受到前苏联模式影响,陷入了全面发展的逻辑,而非个性化发展。这样的逻辑与人的天性和个性是相违背的。要求考生所有方面都杰出才算杰出,实际上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以美国为例,分数在录取过程中作为一个参考,背后录取的逻辑是只要一个人能证明其在某一方面比较杰出,既可以被录取。
在熊丙奇看来,“3+2”模式本意是为减轻学生负担,在选测科目上不计分,只计等级。可是这却把之前按所有科目总分数录取的一条分数门槛,变为了两条门槛:一条是语数外门槛;一条是等级门槛。
上述高校招生办老师表示,这一模式实质是强制理科生必须把物理学好,文科生必须把历史学好,不然考生无法进入名校。这一行为造成的后果是理科生重视物理,而忽视和影响了学习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同样,文科生历史学好了,那相应就没人重视政治和地理。在实际高考报考中,也导致了基础学科专业报考人数下降。
多元体系
在储朝晖看来,“不光是江苏高考方案,实际上全国考试方案在逻辑上都是一致的——全面发展的逻辑链条,只是江苏在方案中再往前走了一步。这也是全国高考招生在面上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引起诸多争议,但项贤明依然认为,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很难靠单一模式的改变扭转现在局面。江苏能够在当时改革中淡化考试功利性,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在实际落地中如何完善,是另外一件事情。
今年是江苏高考告别“3+2”高考模式的一年。随着2021年临近,新高考方案也即将在江苏省高考中落地施行。
2019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外宣布2018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并于2021年整体实施。
根据该方案内容,2021年江苏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语数外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外语含听力考试3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选取一门,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取两门,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这一考试新方案的落地实施被各方给予关注。上述高校招生办老师认为,新高考方案实行750总分值后,有利于高校通过分数把合适的人才选拔进来。此前不太合理的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得到缓解。
对于此次高考改革目标,在方案中明确提出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熊丙奇认为,目前江苏准备实施的“3+1+2”高考方案仍是以“3+2”选考模式为模版调整而来,但只要按学生考试总分排序录取的模式不变,不管怎么调整考试科目、记分方式,基础教育都无法走出应试教育。高考改革关键,还在于推进招考分离制度,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项贤明表示,社会大众对于考分过度重视,很难短时间得到转变。实际上,一场考试并不能证明考生真实的能力水平。未来人才选拔方式应朝多元化发展,缓解目前过于依赖应试局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