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伟/文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不到一年的时间,冷战开始。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访问美国的丘吉尔在富尔顿宣称:“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铁幕既然拉下,分列铁幕两边的两大集团开始厉兵秣马,准备有朝一日打开铁幕一决雌雄。这期间,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导致美苏交火,美国启动的星球大战又让全世界笼罩在地球末日的核战威胁之下。
整个冷战时期,苏联是美国的第一大威胁,只要这个对手存在,美国就必须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扩大自己的根基。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一旦与中国建立联系,就再也没有松手的道理。这是美国的战略需求,绝非感情、意气所能左右。
所以,1989年春夏之交之后,尽管中美关系遭遇空前困难,以老布什为首的美国政府确实是多方周旋、尽力缓冲,稳住了中美关系。
而邓小平在这一次巨大的动荡中表现出的定力和远见,堪称典范。
那一年,有20多个发达国家加入了对中国制裁的行列。这个时候,邓小平提出:“中国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他又说:“我们决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点,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中国当年7月的驻外使节会议确立了一项政策,“坚持原则、政策不变、多做工作、利用矛盾、打破制裁。”
已经解密的信息显示,是老布什政府首先伸出了橄榄枝。1989年6月8日,老布什试图直接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中方拒绝了。6月21日,老布什给中国驻美大使写信,请求将信转送邓小平。之后,美方派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一行3人秘密访问中国,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带人见面密谈。这次秘密访问,连美国驻华大使馆都不知情。
当年10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说:“(结束过去)中国不可能主动。因为强的是美国,弱的是中国,受害的是中国。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100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
尼克松返回美国后,向美国国会两党领袖递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尼克松认为,恢复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没有中国合作,不可能有效实施核不扩散政策;第二,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平衡日本和苏联在东亚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第三,美国不能把巨大的中国市场留给日本、欧洲等其他工业化国家;第四,美国不能冒着在下个世纪使中国成为美国对手的危险。
尼克松报告的要害之处,在于提醒美国的国会议员们,苏联这个庞大的威胁还在,这个时候和中国闹僵,有百害而无一利。美国国会议员们虽然动辄情绪激动,但是对于国际局势的力量对比和可能的演化,还是心中有数的。
当年12月19日,老布什总统签署命令,批准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这个决定扭转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的趋势。
中美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出人意料地在很短的时间内稳住了。
两年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最大的对手没有了,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关系也开始了新的一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