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社会民生、消耗排放指标改善较快 但不均衡特征明显

贾新荥2019-08-29 23:08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实习记者 贾新荥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稳步改善,但省级地区与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8月29日,《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19)》(下称“报告”)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阿里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该报告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201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西藏由于缺乏数据,未被列入)与100座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进行排名。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与环境治理等5个一级指标构成,包含城镇登记失业率等26个省级指标与人均GDP等22个市级指标,数据均为公开数据。

据介绍,在计算某指标(比如人均GDP)得分时,报告使用各省市的排名而非绝对值作为原始分数。省市级指标基于对专家与民众的调查制定,按照该指标5年来的波动性来计算权重,指标波动越小,反映数据误差较小,权重相应越高。

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改善。从趋势上看,随着资源环境、消耗排放与治理保护得到重视,2011年以后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状态。2017年除“资源环境”一级指标有较明显下降外,其余指标均优于2016年。“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等指标近两年增长较大,显示经济社会发展较好,污染排放趋好。

对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显示,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排名比较靠前。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天津、山东、湖北、安徽等省、直辖市排名前十位。黑龙江、青海、吉林等省份排名相对靠后。分地区看,中部地区湖北省排名最高居第9位,西部地区仅有重庆位列前十。

同时报告发现,省级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以各地5个一级指标排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来衡量不均衡度,报告发现,除重庆、四川外,其余省份在可持续方面均存在短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不均衡度超过20。比如,北京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指标居首位,但资源环境方面仅位于第25位。

对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显示,深圳、北京、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排名依然比较靠前。2018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为:珠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青岛、长沙、南京、宁波和武汉,其中珠海连续两年排名首位。相较去年,昆明、南昌、太原等城市排名上升10位及以上,而呼和浩特、宜昌、兰州、吉林等城市排名下降超过10名。

与省级层面类似,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珠海不均衡度最小仅为4,而邯郸市的不均衡程度为97,意味着在100城排名中,其5大指标排名的极差高达97。

据了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对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研究已持续5年,今年是第二次正式出版研究报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表示,当前仍缺乏一套广泛共识的可持续指标发展体系,希望通过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支撑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同时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程度提供监测、评估手段与决策支持,以及为地方政府、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提供参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