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市场份额 互联网医疗的筑梦者

2016-08-17 14:57

本报 记者 温淑萍 付钢又来了。在沉寂一年多后,带着“菩提医疗云”来了。

上一次的沉寂后复出,是在2014年底。在这的5年前,付刚消无声息的“归隐”了。据业内人士说,他思考问题去了。

“当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时,不必着急,先放一放。那几年中,我很长一段时间,专注的翻阅了很多佛经。当整个人放空,从以往的繁杂纷扰中抽身,变成另外一个形态,重看老问题时,发现一切都不是问题了。”付钢的顿悟,也正是百洋集团下定决心踏足互联网医疗的开端。此时,互联网医疗亦或医疗互联网的概念正在疯狂席卷医疗领域。

2014年底,付钢面露平和,宣布百洋集团正式踏入互联网医疗征程。

付刚是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10多年中,对全国医师的培训,让付钢自信,可以作出懂医生、方便患者的互联网产品。

如今,迈过沉寂后的第一个征程,此次,付钢说百洋不差钱,不“to VC”。自信从医生、医疗之海中游出来的团队现在更懂医生,更明白患者。又牵手中国医师协会,和IBM、甲骨文,对标阿里云,开启了“菩提医疗云”的第二征程。准备通过“智能医生工作站”,使全国各个层级的医生和患者在互联网应用下诊前、诊中、诊后形成紧密联系。

其旗下全国20多万医生的辐射,在纷纷扰扰的互联网医疗大潮中,能否成为真正筑梦者?

懂医生

互联网医疗几乎是从2014年突然在医疗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这个阶段开始以往的传统制药业、医疗机构被动或主动的参与到了趋势变革中。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认为,伴随着旧有医疗体制的破冰,曾经被垄断的医疗服务可以分流一部分到市场了。

然而,到今天,有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倒下,雍和宫胡同里还未高调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的创业企业已人去楼空。有的还在坚守谋求转型,不断有企业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又签约多少医生,布局线下多少诊所……

几乎每个站上舞台的人都重复着自己的医疗梦想。“但是真正懂医生的,能给出医生需要的互联网产品的太少。”付钢认为,这是眼下互联网医疗企业们生死未卜的主要原因。

而百洋医药,创立至今始终根植于医生,服务于医生。

付钢北大医学院毕业,从医转商后的2005年创立百洋医药,旗下百洋商城2007年获得网上药店经营牌照,实现线上线下的双渠道营销战略。1999年开始关注互联网。至今,合作大中型医院9000余家,药品批发公司750余家,药店20余万家。事实上,付钢所自信的懂医生,来自于数十年中,对全国医生的培训。据了解,至今,已经开设了700多场医生培训,超过30万医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互动。

在这些基础上,2014年,付钢适应新趋势,推出了移动医疗模式。通过APP让医院和医生形成合作意向,让各大医院的医生在其推出的移动端以医师执业资格证号注册,线上或者线下为患者开具处方单后,患者可以在线上以离家近、药品生产厂家、价格等为条件,选择药店为其配送。该模式,在与医生和医院形成黏性的基础上杜绝了假处方的出现。

这一模式,从眼下来看,几乎是付钢互联网医疗发展的1.0版本。此次的“智能医生工作站”是2.0版本。

所谓“智能医生工作站”,即每位医生注册后,拿到的PAD是重写了系统的定制PAD,患者就医的信息都会在里面,患者可以和医生随时沟通,医生也会及时了解患者的诊疗恢复情况。此外,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场景,包括技术交流,每个医生看到的东西都属订制内容。对出院的患者,也有专业的关联系统进行管理。对患者来说,不仅仅这个医院原有的医生可以提供服务,北京上海所有的医生都可以到签约的医院开展工作。

“对医患双方来讲,医生可以借助智能医生工作站跟患者互动。医患之间通过专业的信息平台形成了新型的社群化合作关系。医生工作站和智能管家是“端”,后面是复杂的计算工作平台,端云模式就是物联网,云上面又有专业的认知计算和智能化工具。”付钢称,智能医生工作站切入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医患关系。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则称,为了缓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医师协会绞尽脑汁。做了详细的“尽调”,从七八家大型服务提供者中挑出了付钢,选中了菩提医疗。

“现在,三级以上医院门诊医生平均承担70人次门诊,和每位患者沟通时间是6分钟……这种超负荷运转的壮态,医生不满意,‘连自己看病、上厕所和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患者也不满意,‘我想跟你说的话没有听完,我想给你解释的事你不听,你就打发我了……’”张雁灵透露,在这样的服务结构中,2015年,中国的门诊(包括基层在内)完成了72亿人次,已经实属不易。这样矛盾重重的医患结构矛盾中,急切需要一种改变。

于是,在不断的静调中,付钢出现了。事实上,此时,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掌上医讯项目,已经有30多万在线医师。“主要的是,基于与菩提医疗母公司百洋集团14年的合作,双方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合作过的项目‘干干净净’。”张雁灵称。

而付钢的思路则是,“我为医生们做培训,并不是为了赚钱,也没有赚一分钱。只是行业的责任。当然我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这个行业,明白了我商业配送如何才能做的更加贴近市场。”

在双方具有落地优势的基础上,张雁灵期望,智能医生工作站未来能将目前门诊中60%的复诊、开药的患者分流出去,腾出医院的门诊资源,为需要的患者服务。从而降低就医的拥挤,降低医患矛盾。

巨头集合

对于付钢的互联网医疗2.0产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给出的评价是“它将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同时也会建立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智能医生工作站,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平台,它可能深层次地影响医疗模式,包括就医方式、工作方式、医患关系。

显然,互联网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那么,信息化与智能化将是互联网医疗领域决定最终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微医,通过信息技术将全国的医生实现了线上问诊,通过智能化实现了患者分诊,将全国1900多家全国重点医院,超过20万名副主任以上医师集结在了线上。阿里健康则通过信息与智能化,在全国遍地开花地复制网上医院。

付钢的信息与智能化,则是让医疗领域的信息化赶上金融领域。犹如此次携手IBM和甲骨文。

IBM人工智能领跑全球的,甲骨文则是北美医疗机构最大的ERP产品提供商、70%以上美国医院数据分析系统的提供商。此外,大唐高鸿则是信息安全服务商。

付钢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几乎降全球顶尖的信息化技术商家纠结在了一起。

“在中国,你要是了解信息化的水平,医疗行业与金融行业、电信行业相比,信息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信息化的投资巨大,建一个云平台动辄上亿,这是医院独资根本承受不了的。” 付钢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我们的特点和使命是把最先进的IT技术应用到医疗行业。”付钢称。

而这一领域的信息化挖掘,也一直是巨头们难以攻克的艰难痛点。

“很多科研机构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但是很难从医学领域中找到价值。”甲骨文大中华卫生医疗行业总监侯雪桥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用大量的医疗数据去找到潜在的价值?

侯雪桥发现,今天医生所谈论的核心和IT里面所谈论的核心其实是两个事情,不在一个语言体系里。医生谈的是“诊断”、“发病规律”、“愈后”……而IT人员谈论的是“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等等。

侯雪桥与付钢的交流,达成了医疗IT的新思路。

“如何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链接起来,这是解决从大量的临床数据里挖掘信息价值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称之为‘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大数据,进行自由探索和自助分析。’”侯雪桥说,“这种技术,甲骨文称之为‘敏捷分析’。”

“敏捷分析”的目标就是让医疗专家自我完成数据架构的发现。

具体到菩提医疗云中如何实现,侯雪桥称将借助甲骨文Exadata一体机在菩提医疗云上根据历史的定义,让医生自由地寻找病人所在科室、入院时间、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等等医学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医生可以自由定义要分析的数据,系统搜索检索范围以外的数据,为医生提供即时可见的自由的统计分析,在海量的历史定义里进行价值的挖掘。

这种“变脸”的分析方法,可以让数据变换特征,让医生自由寻找研究对象,在不同的维度上发现特征,最终寻找规律、印证规律,促进医疗的进步。

组建强大的技术后盾后,菩提医疗集团推出了菩提医疗云,以期实现医疗数据真正自由流动,并且发掘大数据的价值。

所谓菩提医疗云,用一句话说就是将IBM的认知技术与甲骨文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合使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端云,解决医疗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医生学习、科研,医患交流、数据共享等问题,让信息自由流动,挖掘和发挥信息的价值。

所谓院内的信息孤岛——院内HIP集成系统。每个大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来自于不同的厂家,付钢做的HIP,不管医院有多少个系统都可以链接在一起,基于HIP形成医院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

有了统一的标准的数据库,就可以建立医疗决策系统来做医疗决策,根据医疗决策的系统可以产生新的数据源,这种循环往复的逻辑,可以消除医院信息孤岛的现象,提高医院内的决策和管理的水平。这就是菩提医疗在医院层面要做的事情。

该套系统的界面是百洋智能科技重新开发,付钢说,“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可是安全性很重要。为什么投这么大本钱,从稳定性、防火墙和数据库结构,全面地考虑到数据安全,这个做不好是做不了医疗信息化的,这是最初的考虑。”

菩提医疗云也盯上了“让数据自由流动”,未来的解决方案将搭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数据桥”。在菩提医疗云系统中,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共同的患者的健康数据,数据远程医疗、双向转诊都可以实现,对区域医疗管理机构来说,这种云平台可以实现区域的医疗一体化。

对标淘宝的生态圈

“买东西,上淘宝。未来有健康问题的患者,就会想到菩提医疗云。医生要实现云平台的使用,这上面有无限的可能。”付钢描绘他期望的未来。

让菩提医疗云对标淘宝,可见付钢意欲将其打造为一个超级信息平台。

百洋医药集团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健康产业投资和运营,目前生态化布局涵盖国际品牌生态圈、互联网应用生态圈、健康服务生态圈、金融服务生态圈。

信息平台或将成为百洋集团四个生态圈的纽带和连接点。以信息平台为核心,各种形形色色的新型的服务,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做供需的结合。

在这个信息大集成的平台上,有一系列密集的应用解决方案,是一个生态化的趋势,未来像一个生态圈。所有互联网的技术都将提供开源。

阿里健康近期的动作也非常频繁,5月下旬,阿里健康和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医药020先锋联盟”,并在甘肃金昌落地,通过阿里医院平台与门店的线上和线下结合,视线一分钟诊所服务。事实上,阿里健康已经通过此举在加速自己网络医院、药品销售(药品020)、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平台、家庭医生、医生网络、会员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生态闭环。

而目前,百洋集团,作为互联网应用生态圈核心的百洋健康网也已将旗下“掌上医讯”、“百洋智能科技”、“易复诊”、“红石健康”四家子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健康服务生态圈由菩提医疗集团、慧生医院管理公司及百洋地产三个核心公司及其它相关公司共同组成;金融服务生态圈作为健康产业创新型企业孵化器,以专业评估和业务支持为特色,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四大领域为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提供支持。

在说生态圈时,付钢回忆起自己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互联网应用专业委员会上的新见识,“最重要的一条共识是,传统的医药企业必须从单一的配送服务转型为多元化的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这或许可以解释百洋集团大刀阔斧变革的真正动因。

从服务提供商变身技术密集型服务提供商,百洋集团除了砸巨资购买IBM、甲骨文知识服务、数据服务,还不得不“割肉”,免费提供服务,以换取生态圈建设的场域与时间和空间。

近期,菩提医疗云与青岛市立医疗集团达成合作,今后双方将共建PPP模式,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智慧医院和远程医疗平台,构建云医院服务体系,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菩提本身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公司,我们不急于赚钱,百洋经济实力充分,完全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付钢说,“我们的基础服务平台免费,增值服务才收费。医院自己上一套信息系统要花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用菩提医疗系统这个是免费不收钱的,也是回馈社会的公益的行为。”据付钢介绍,北京阜外医院出院病人的诊后管理用的是菩提医疗云,清华长庚医院也用菩提医疗云,韩国的首尔医院也是用菩提云。

“全世界最大的云是AWS,中国有阿里云和腾讯云,这些云都不是医疗行业的专业云。云未来的方式,一定是在各个不同产业里的垂直的解决方案。菩提医疗云只做健康领域的垂直的解决方案。” 付钢不断重复对菩提医疗云的厚望。菩提医疗云是携医生资源以令天下的核心,是医疗领域云服务的垂直应用。

“有了这样大的云平台之后,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新型服务、新型的创业,有软件应用、硬件应用、智能硬件……无穷无尽,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快速地导入市场,让医生知道。这个过程中,创新性的企业需要资金,金融服务给他们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以支持创新;而在下一层级,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多医生需要应用,这又需要有人去做……”付钢描绘百洋集团的生态圈之梦。

那么,菩提医疗云何时能成为互联网医疗里能对标淘宝的超级信息平台,百洋集团的四个生态圈离完全建成还有多远?不差钱的百洋集团巨资已经砸下,在热热闹闹的互联网医疗生存挑战赛中能否“剩者为王”,付钢的踌躇满志何时能迎来秋收?

付钢称,“我们从不炫耀、张扬,但我们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