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债券真的来了!首期规模5亿 工行将承销

欧阳晓红2016-08-12 21:33


欧阳晓红/文 传说中的SDR债券真来了!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8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已正式获得世界银行委任,担任世界银行SDR(特别提款权)计价债券的主承销商及牵头簿记管理人。据悉,本期世界银行债券注册总额20亿SDR,首期发行规模5亿SDR,并将于八月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

事实上,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立曾向媒体透露一家国际开发机构将在8月下旬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SDR计价债券。随后市场上先后确认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工银亚洲也将在银行间市场分别发行SDR计价债券。

据悉,上述三只SDR债券将于10月人民币正式入篮之前发行,世行的发行规模为5亿SDR(约合7亿美元),期限可能是3年;而工银亚洲发行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已经确认的消息显示,规模不会超过10亿SDR;而根据彭博最新的消息,国家开发银行的规模也非常小,在2亿-5亿SDR之间,而期限甚至可能短于一年。

尽管人民币尚未正式入篮,但据透露,此次发行的SDR计价债券按照人民币入篮之后的货币篮子计算,而且此次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大部分认购将使用人民币,这也符合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

如果思忖当下国际金融体系以及SDR的历史,同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也许会顿悟:此次SDR计价债券的发行或是IMF和中国改革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大战略,它是一个大棋局。

其实,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其价值由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在内的一篮子货币决定。与单一货币计价债券相比,SDR计价债券收益更稳定,汇率波动性更低,可实现一定的避险功能,有助于实现金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降低风险敞口,有效对冲单一货币的汇率风险。

据介绍,在1980年以前,国际市场一共发行过13支SDR计价债券,累计金额仅为5.94亿美元。本次世界银行发行的SDR债券,将是1981年以来国际市场首支SDR计价债券,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1日加入SDR,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了扩大SDR的使用,人民银行已经发布了以SDR为报告货币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本次发行SDR计价债券,将进一步扩大SDR的应用范围。”工行方面称。

据金融机构人士齐冀分析,此次中国领衔SDR债券重新登陆中国银行间市场,从某种程度上为SDR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尤其是将其置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SDR债券其实只是IMF和中国央行宏大棋局中的关键一步,其最终目标是确立SDR超主权货币地位,并籍此重塑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IMF和央行是一对利益共同体。

在齐冀看来,就IMF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在中国的推动下,通过SDR计价金融工具登陆资本市场,实现私有部门与SDR资产的对接,并进一步扩大SDR货币的使用范围,将有助于确认SDR的真正的超主权货币地位,完善其储备、支付功能,“解放”美元当前的部分职能。

对中国央行来说,则有三重考虑:

首先,确立SDR储备货币地位,提高本国外汇储备安全性。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全球名列首位,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元储备,这导致中国的美元风险敞口过大。

其二,借SDR之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将于10月1日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而且比重较高,如果SDR真正确立其全功能超主权货币,人民币自然就具备了全球主要货币之列,不仅确立了储备货币的地位,而且一旦SDR计价金融工具被市场部门所接受,国际市场参与者也就自然有了对人民币的敞口;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可以在没有允许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巧借”SDR之力实现了本币的国际化。

不过,启动SDR债券至最终确立SDR的全能超主权货币地位,乃万里长征第一步,其前景如何,惟有翘首以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