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银行支持中小微融资专项检查在路上

胡群 姜鑫2016-07-11 11:0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群 姜鑫 国务院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小微企业融资及民间投资领域。

历经多次央行降准降息以及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中小、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取得一定积极成效,但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收费高、难度大,一些银行惜贷、压贷、抽贷、断贷行为时有发生。

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银监会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小微融资怪象

多重政策引导之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仍举步维艰。尤其是2011年以来,受人民币连续加息、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以及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各类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考验。“十三五年规划建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去年年底,国务院 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蓝图。

但是,中国宏观经济正在“三期叠加”的低谷中徘徊,需要依靠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来激活,而改革红利并不会自动到来。2014年末以来,央行已通过6次降准、6次降息刺激经济增长,尤其多次对小微、三农领域进行定向降准,然而,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将弱。

浦发银行联合新华社共同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长三角小微企业景气指数,该期指数为96.95,低于景气临界值3.0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作为全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尚且如此,全国其它区域的情况亦不乐观。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显示,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增长,服务“三农”和小微企 业的水平继续提升,配置到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资源不断增加。2015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 2.76万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41.2%。

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同比增长13.3%,较2015年末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

理论与现实已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方面是央行释放巨量资金,并未如政策制定者预料,流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据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资金实际上从银行流出,大部分在空转,以及流向房地产领域,故而推高了全国一线城市的地价、房价飞涨。

另外一方面是,小微企业融资意愿正呈下降趋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降准实际是使得银行的资金供应多,但供应多并不代表需求多,现在不仅是银行愿不愿意贷款的问题,还有实体经济是不是具有有效的资金需求的问题,而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央行公布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时,盛松成介绍,最近一两年来,融资成本下降比较厉害,但现在下降的比较少,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比较稳定。截至2016年3月份,企业融资成本为4.55%,比2015年末下降76个基点,比去年一季度下降228个基点。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中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为3.89%和4.46%,分别比2015年末下降24和6个基点,分别比2015年同期下降162和147个基点;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成本相对高些,分别为6.69%和7.08%,说明企业规模越小,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国际上也都是这样,小型、微型企业最近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比2015年还是有大幅度下降的,分别比2015年同期下降209和232个基点。

“金融资源配置向政府的超配、向大企业的标配、向小微经济的低配或不配是必然逻辑。”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

在陆磊看来,“实体经济部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实体经济部门”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系统,各个环节及机构又在参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对政策响应的再响应效应不尽相同,最为关键是的,很难精准区分金融资源是在第二环节自娱自乐,还是在第三环节冒险。

有银行人士预计,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和强化,短期内经济增长仍面临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企业盈利和财务状况难以快速改善,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信贷仍然相对困难。

融资专项检查来临

6月2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5家金融公机构的审计报告,也揭露了在小微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审计报告指出,2012年至2014年,农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企业贷款分别下降2.76%、10.27%和3.20%;浙江等6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55.2亿元。

2012年至2014年,光大银行上海、杭州、广州3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13.81亿元,其中2014年4.4亿元;杭州分行发放的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实际被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大型企业套取,其中2014年3608万元。

当日,农行发布公告称,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率达到 99.53%。财务收支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关会计账务进行了相应调整;涉及的贷款已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贷款风险基本可控;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对于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农行将持续跟踪,加大整改力度,直至问题全部整改。

光大银行则发表公告称,对此次审计指出的具体问题已经进行了整改。涉及的相关财务收支问题已进行了相应账务调整;涉及的贷款和票据业务已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风险总体可控;对于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已经进行纠正和完善。

审计署同时指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其中33家财险分支机构中只有7家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仅484.84万元;太平保险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30家财险分支机构中仅有3家独立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76.76万元。

而在审计署审计报告公布一天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银监会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于8月15日前将阶段性整改结果和下一步整改工作重点报送国务院办公厅。

对于专项检查内容,国务院办公厅也给出了答案: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要坚决查处银行涉企乱收费;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推动大型商业银行扩大服务中小微企业业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