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以后的院长都必须进行职业化培训

2016-07-11 10:32

穆叶/文 “以后的院长都必须进行职业化培训。”原卫生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院长黄洁夫说。

7月10日,一场以讨论医疗领域的供需关系、公立医院改革与社会办医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医疗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机制等话题的论坛在鸟巢文化中心举行。

在“供给侧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的主题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清华大学两的知名学者与国内的医疗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和分享中国乃至世界医疗领域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克莱格(Michael J. Klag)教授就“展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The Future of Public Healthcare)发表了演讲。他用大量研究数据分析了中美百年来造成人类寿命缩短的主要病因,指出随着医疗水平的上升,人类的传染病得病率获到大幅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中国来说,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引起的肺癌正成为新的“健康杀手”,并有“年轻化”的转移趋势。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疫苗等手段加以控制,但更多的慢性传染病的控制却需要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实现,医疗机构则应该在这方面多层级地加以引导而实现预防效果。

“看病难,主要难在到大医院就诊难,看知名专家难;看病贵,则贵在大病诊疗自费药品价格贵,农民及城市低收入者家庭看病贵。”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分析了北京“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与原因,针对这一现实,于鲁明从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五个立足”: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功能,科学规划医疗供给方功能布局;立足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供给方回归“公益性”;医院管理者立足互联网+医疗时代的思维和手段,探索改变供给方的服务模式;立足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定位;立足市属医院转型,用医学创新为供给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诗人、作家、医学博士、医疗投资人等多个头衔笼罩下的冯唐,再一次发表了他对中国医疗的“十句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不存在。‘病根’是医疗资源的行政管制较严,政府对医院的行政化管控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在这种管控环境下,导致政府对医疗的投入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冯唐还指出,医疗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而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事业,医改的成功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调控来实现,而应该加入更多“人性化”的驱动力。    

在此次论坛上,除了讨论医疗供给侧改革,还发布了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疗卫生管理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25名中国学员,6名国际学员入选首批博士班计划,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作为首批学员代表发言。

据了解,2015年,在北京国资公司的支持下,首都医疗集团得以携手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手开设了中国首个医疗卫生管理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

此外,为了满足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多层次需求,在本次论坛上,首都医疗集团支持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还共同推出了“医院管理与领导力证书课程”短期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开始招生,预计今年9月正式开课。

在现场,北京国资公司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署了100万元的首批“首都医疗学者奖学金”捐赠协议,奖学金将用于人才培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