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金融再迎大将 陆金所黄爽加盟主导消费金融

胡群2016-06-20 11:36

胡群/文 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人才的渴求超乎市场预期,对于人才的招揽速度越来越快。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前总经理张旭阳入职不到一周,百度6月20日再次宣布,陆金所前执委黄爽加盟百度,任职副总裁,负责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的消费金融业务,包括教育信贷、家装等垂类场景业务,向百度副总裁、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总经理朱光汇报。

“百度金融近期入职的两员大将,都是各自领域产品设计和风险把控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人才。从人员架构部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百度金融正试图完成从产品端向生态端的布局。”百度金融人士向记者表示。

受益于一端连接消费,一端对接资金,消费金融正成为兼具互联网、金融双重基因的领域。消费金融是BAT京东、平安等机构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百度金融成立以后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2015年,百度推出个人消费金融权益平台“百度有钱花”,先后在教育信贷、二手房、车贷等O2O消费信贷产业进行探索。试图创新新型消费信贷模式。

为什么是黄爽?

如果不是对金融或互联网金融较为了解,可能对于黄爽还会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她是一位非常资深的金融人士。

公开资料显示,在履新百度金融前,黄爽是陆金所执委,是开放式产品平台的重要架构设计参与及实施者,对陆金所开放式产品平台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贡献。而更早之前,她曾工作于美国第一资本公司、渣打银行等多家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拥有超过20年的金融从业经验。黄爽在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期间,基于黄爽对金融服务环境变化的敏锐判断,创立了中国市场第一款面向大众的无抵押个人贷款“现贷派”。

“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而“通过数字化,完全可以将消费贷款打造成更完美的客户体验,金融服务更简单、轻松、快捷和时尚。”黄爽曾这样描述研发“现贷派”的初衷。

除了对于消费信贷产品拥有绝对的敏锐度,黄爽还是最早一批消费金融管理者。2002年至2007年,黄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方之一美国第一资本公司时,通过大数据策略,利用自有和第三方数据,结合数据营销模型、风控模型和客户全周期收益等模型,有效提高客户细分和营销的精准度、产品适配性、客户活跃度和盈利性。

得益于在消费金融行业的深厚积累,黄爽对消费金融生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消费金融创新的务实探索,无疑使其具有“互联网金融”的思维逻辑惯性。入职百度金融负责消费信贷业务,正可以将这种思维逻辑有效转化成具体的金融产品。

记者从公开资料获知,近年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挖角陆金所高管,致使陆金所近年频繁更换高管。如陆金所前副董事长杨晓军目前已加盟玖富,陆金所前副总经理陈伟目前为国美金控总裁,陆金所前副总经理杨冀川现任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惠金所总经理。

消费金融加权“金融属性”

2015年12月14日,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成立,副总裁朱光全面负责。业务架构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理财、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基本覆盖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

消费金融已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争相布局的重点,但相对于平安普惠、蚂蚁金服等机构,百度金融虽坐拥流量端口,但相对优势并不明显。根据目前数据,平安普惠暂居行业领先位置,蚂蚁金服的“借呗”,腾讯“微粒贷”,百度“百度有钱花”,以及京东金融的“白条”都是市场较受欢迎的产品。

消费金融业务是百度金融一直以来十分看重的一项业务。2015年,百度推出个人消费金融权益平台“百度有钱花”,试图通过创新消费信贷模式对消费金融业务进行布局。

尤其在教育信贷领域,百度金融通过与数百家教育培训机构达成合作,为数万学子提供教育信贷支持,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分期信贷服务市场。不仅让更多学费不足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就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同时也为教育机构扩大了招生来源,与搜索推广服务在线上线下形成有效的协同,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正在产生化学反应。

实际上,不管是蚂蚁金服、京东的电商模式,还是百度的O2O模式,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公司的渠道优势,侧重前端“消费属性”,金融服务则成为后端支持。

黄爽加入百度金融,恰恰可以利用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产品设计优势及资金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金融属性。百度依托互联网在大数据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信贷产品,通过帮助用户完成消费行为加强用户粘度,沉淀用户,并通过为用户提供金融信贷盘活资金,完成自身盈利。未来,或将还可以通过产品设计包装成新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

科技金融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扶持,让消费金融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捧。黄爽对于金融产品设计敏锐度和把控能力,将有望助力百度金融在消费金融业务的开拓新的局面。

百度2016年Q1财报中,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百度将在金融服务领域扮演‘改革派’的角色。”从张旭阳的入职到黄爽的加盟,可以看到,百度金融正在以产品为入口,逐步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改革派”作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