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和陆遥一起打开本周财经人物谱。行业不景气、同类企业业绩一路下滑,曾经的行业老大败走麦城,安踏老大丁世忠却谈笑风生稳坐钓鱼台--个中玄机何在?TCL集团上下万众一心,为下金蛋的鸡、高产量的奶牛“华星光电”融资增发57个亿---大BOSS李东生稳操胜券,有信心把投进去的翻倍赚回来;美国五大财富家族的跌宕起伏,你了解多少?原来,只要染指市场,今朝笑明朝哭---一切都有可能。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上榜理由:行业萧条中偏他一枝独秀,头脑清醒最重要。
业内人士都知道,最近李宁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但同样是做国产体育品牌的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最近却很有些意气风发的味道。
不久前,安踏突然宣布与中国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达成全面合作。这个消息令人惊讶,作为夺金热门,国家体操队的赞助合作权这块“肥肉”一直被李宁霸占,两者合作已长达23年。当时与安踏竞争的也有不少国际品牌,安踏的胜出,让市场充满了“安踏进入李宁禁区”等等解读。
而丁世忠对此问题的回应是:“这是长期赞助,对业绩的影响不会表现得那么快,但体操是中国体育资源最好的项目之一,相信会对品牌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会提升品牌的收入。”
8月初,安踏发布2014半年报,营收41亿同比增22%,净利8亿,同比增28%。丁世忠表示:安踏的复苏,不代表整个行业的复苏。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低谷中走出来,短期内,国内品牌仍然将面临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难题。
丁世忠无疑是闽商企业家中的“新晋王者”与“少壮派”。 创业20多年来,丁世忠带领安踏成功由家庭制鞋作坊跃升为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公司。 1999年,丁世忠力排众议拿出全年利润的80%签约孔令辉并率先在央视打广告,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时代。2007年,安踏成功登陆香港主板,融资31.68亿港元,创下同行业在资本市场市盈率及募集金额双第一的佳绩。2011年,安踏销售额近百亿,运动鞋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第一,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头羊。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安踏龙服成为中国荣耀和体育精神的象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丁世忠出生在福建海滨小镇陈埭,受晋江的商业氛围影响,16岁的丁世忠已然在学校坐不住了,自认为是做生意料的丁世忠跟办鞋厂的父亲借了2万块钱,买了600双精心挑选的鞋,花48块钱坐上火车开始了奋斗的旅程。“我从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好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比别人更好的好胜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目的。”丁世忠回忆自己当年启程时的心态。不过,这条路一旦开始,20多年都没有停下来。多年后,丁世忠给自己创建的品牌贴上的标签正是:“永不止步”。
丁世忠在福建晋江被称做“鞋王”。现在原料和成本的提升逼迫运动类品牌的价格上扬,安踏、李宁等国产一线品牌的价格如今已经步步直逼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丁世忠眼前的挑战是,安踏的品牌号召力并没有强悍到与之匹敌。
所以,虽然眼下看来安踏的生存环境还算平稳和顺,但丁世忠对于安踏的未来之路想得很清楚。他说:“如果安踏也学国际品牌做OEM代工,那安踏就完蛋了,这是国际品牌的生存之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国际品牌做国际品牌的市场,国产品牌做国产品牌的市场,哪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通吃。”
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运动鞋的拥有量,丁世忠还特别拿美国和中国做了个对比。“美国3亿人口,平均每人拥有4.5双运动鞋,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0.5双,运动鞋最普及的广东也只有1.2双。他说:“中国有13亿人,如果13个人里有一个人买安踏鞋,安踏就能卖出至少1亿双,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的确,虽然中国目前运动鞋类的人均保有量很低,但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是人所共知的!即便耐克阿迪占领了全部的一线市场和大部分二线市场,仍有庞大的三线市场供安踏生存。但从打造百年老店的长远来看,企业总归要做大做强,总归要有高层次的产品和品牌,而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
这样看来,丁世忠还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且不盲目做决定,当是他得以踏踏实实继续前进和发展壮大的前提。
本周第二位上榜人物: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上榜理由:要想奶牛玩命产奶,先把草料备齐堆高。
8月18日媒体消息,在经历一个多月的停牌后,TCL集团公布定向增发预案并复牌,定向增发募集57亿元用于华星光电t2项目,其中高管和员工认购总额高达18亿,占总融资额的三成。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公司200多位高管均尽最大努力参与了本轮融资,资金来源为员工自筹。
TCL集团同日公布的中报显示,TCL集团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华星光电项目和通讯业务的突出表现。由于受液晶面板需求回暖影响,华星光电液晶面板销售在上半年延续良好势头,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TCL集团推出此次的再融资预案。
谈到员工参与本轮融资,李东生表示,此次参与增发的一共登记的有200多位高管和员工。“在高管当中据我所知几乎所有高管都是尽自己的能力来做,是自愿参加。大家非常踊跃,没有人不参加,而且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融资主要是通过员工自筹方式。”
一位TCL高管对媒体表示,此次员工参与融资的额度高达18亿,约战总融资额的三成,对于他自己来说可谓“砸锅卖铁”,增发股份锁定期将长达3年,足可以体现高管团队对公司的长期信心。
有人可能会猜测或者好奇,给华星光电新项目增发57个亿,凭什么?事实上,华星光电已经成为TCL的利润奶牛。2013年,实现满产满销的华星光电带动TCL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为后者贡献了约八成的净利润。今年上半年,TCL近20亿元的净利润中又有约一半来自华星光电,另有17%来自通讯,主业多媒体不到7%。
所以,老谋深算的李东生也不会凭空发癫,号召公司上下齐动员的大手笔融资。如果要想让华星光电这头正在产奶旺盛期的再多出成绩,多产奶,怎么着也得把肥美的草料给备得齐齐的,堆的高高的吧!
本周最后上榜的是:破产后东山再起的美国富豪家族。上榜理由:一朝得意一朝失意,不怕破产落败,就怕斗志全无。
下面提到的这些人,他们曾经是站在山顶无限风光的成功人士、庞大而名气十足的富豪家族;他们也曾从山顶坠落至谷底,陷入山穷水尽之艰难境地;他们曾处于信用额度用尽的边缘,经过努力不辍力挽狂澜,终于渡过难关再创辉煌。
2009年经济不景气最为严重的时侯,美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购物中心巨头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申请破产。其共同创始人马修·巴克斯鲍姆早在2007年时就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2008年,他的儿子约翰(John)也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
他们眼睁睁看着当时具有六十年历史的公司沦落,成为了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该公司股价一度暴跌至每股50美分,而今年7月其股价的平均水平为每股24美元。据福布斯估算,2008年,巴克斯鲍姆家族的净资产高达22亿美元。申请破产后,该家族的资产缩水到大约3亿美元。
幸运的是,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挺了过来,尽管巴克斯鲍姆家族不再运营该公司,但他们的财富出现了反弹。五年后,该家族的净资产总计达18亿美元,是当初低谷时期的六倍。
巴克斯鲍姆家族财富的这段过山车历史告诉我们:当巨大财富取决于一家公司的成败时,一旦出差错,就会伴有巨大的风险。人们在看待巨额财富时,常常会忽视这一点。
最近,福布斯评出的美国最富有家族中,至少有五个家族的财富出现过大起大落。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在某一关键时刻不得不面对破产。现在,这些家族的净资产总计达到240亿美元。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了这些家族波动起伏的历史。
哈瑟奥特斯家族/Haseotes family,净资产21亿美元。
如今:坎伯兰海湾集团由希腊移民哈瑟奥特斯家族创立于1939年,该家族拥有600家便利店,还在坎伯兰农场公司、埃克森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名下拥有2,000家加油站。海湾石油公司是该集团的子公司之一。
破产历史:1992年,在一位家族成员从坎伯兰农场公司借出巨款为个人买下一座炼油厂和三艘邮轮之后,该公司申请破产。
亨特家族/Hunt family,净资产150亿美元。
如今:该家族的净资产主要来自于传奇石油投机商H.L.亨特的几位后人。现在亨特家族有许多成员在石油和页岩产业中做着很大的生意。
破产历史:上世纪70年代,得州兄弟威廉·赫伯特·亨特和尼尔森·邦克·亨特拥有约1.95亿盎司的贵金属银---占到了美国市场的六成。但1980年银价暴跌80%,他们被迫选择破产。损失估计高达72亿美元左右。
费尔蒂塔家族/Fertitta family,净资产26亿美元。
如今:弗朗克和洛伦佐兄弟是综合格斗联盟终极格斗大赛(UFC)的老板,该比赛在全球拥有的按次付费观众最多。费尔蒂塔家族的其他资产包括美国首个合法在线博彩网站以及拉斯维加斯的多个赌场。
破产历史:这对兄弟是连锁赌场Station Casinos的老板,在拉斯维加斯拥有二十几家热门赌场。2009年经济不景气时,Station Casinos申请破产,两年后又东山再起。
赫斯家族/Hess family,净资产25亿美元
如今:该家族仍旧领导着他们的同名石油公司,但在管理上正逐渐放手。
破产历史:美国经济大萧条迫使赫斯公司的前身---一家取暖油分销公司,申请破产。1933年,利昂接管了父亲的公司并创立了赫斯公司,将其发展成为如今标志性的能源集团。
主持人:企业家的开拓精神,不仅表现在企业兴旺发达之时,在企业处于逆境中更能看出企业家的拼搏精神。在逆境中奋起,向命运挑战,方显英雄本色。别说你不知道身边还有这样的人---远的不说,就说原红塔集团掌门人、现在在山沟里种橙子的、年逾80的老人褚时健,不就是这样令人感佩的企业家吗?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尚能如此洒脱对待痛苦挫败,何况我们年轻人?感谢收听这一期的欢乐财经之财经人物谱,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