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大资管时代关于钱的记忆;有追问,有彷徨;还有银行理财的转型困惑。
十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无到十四万亿。谁是那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引领者?
十年,我们的投资者过得还好吗,有没有因为冲动、轻信而刻骨铭心的投资记忆?
十年坎坷资管路,一路阳光一路风雨。谁一直笑到最后?谁默默隐退?这个行业的监管者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变迁?
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不仅拉开了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序幕,也吹起了中国商业银行进军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号角。
伴随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银行业特别是资产管理方面亦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银行理财成长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领头羊”,并带领着其他兄弟行业快速发展。
然而,始于2013年的监管放开,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突然闯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竞合及转型大时代正在开启。投资者理财观念的觉醒与逐渐成熟、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等内外因素,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创造巨大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从0至14万亿的这十年, 在2014年的今天,中国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现如今行至瓶颈期,2013年3月银监会下发“8号文”规范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2014年7月份银监会再次下发“35号文”要求各银行完善理财业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迫在眉睫。
此时此刻,真实记录“理财黄金十年”既是回放历史,也是对未来趋势的一种追问与研判。
试问:下一个十年,银行业能否依然一枝独秀?梳理十年发展历程,探寻金融创新基因,权衡银行业内外生态环境,或许可为领跑者继续前行提供借鉴意义。
专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现状与趋势主要以调整为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从银行职员和投资者的角度观察银行理财产品十年的发展情况,小组成员走访了北京市的多家银行,对银行职员和投资者分别进行了深入采访;第四部分从监管的角度梳理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问题,深入分析“8号文”、“35号文”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预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的冲击以及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展潜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