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海飞 实习记者 杨磊 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2014年度第十一届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上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但是这个7.4%是在去年年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之后所实现的。这就说明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经济下行的趋势还没有改变,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郑新立称。
郑新立分析,中国经济下行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疲软使中国出口增长受阻,引起需求的下降。从长期来看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从2000-2010年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10.5%,通胀率只有2.2%。“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这样一个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这三高来实现的。我们的投资率这十年上升到历史的最高点,而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十年的快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郑新立介绍。
“有人认为现在房地产价格过高,有一些泡沫,如果当前的主要矛盾没有正确判断,就会导致我们宏观调控主要的着力点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吃错药。”郑新立强调,如果认为房地产泡沫是主要矛盾,那就必将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抑制需求,会使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主要矛盾派生出来的一些现象,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这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来解决。”
“我们现在政府的债务率只有39.2%,在全世界是最低的,对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很大运作的空间。我们一季度通胀率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五月份刚刚上升到2%,现在主要矛盾是通胀紧缩。所以我们货币政策也有很大运作的空间。”郑新立介绍,“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调控要围绕着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来进行。”
郑新立表示,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国务院最近发布的新型城市化规划要求,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城市化将会在三个层面同步展开。
“第一个层面将会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展开,现在都市群经济总量都在13000亿-17000亿美元之间,经过努力都将超过20000亿,这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纽约和东京都市群。”郑新立介绍。
“第二个层面就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次区域的城市群,比如说以郑州为中心、以武汉为中心,以长株潭为中心,以重庆、成都为两级的中心等等,在拉动省域经济发展中间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层面就是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小城镇、新型社区为依托形成的就地城市化格局,现在我们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这种局面。在这些发达地区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半小时生产圈,农民大部分住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而从事职业绝大部分是在二三产业。”郑新立补充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老百姓住的房子都是别墅式的住宅,像神仙一样,过着现代化的生活,这里的老百姓让他到城里去,他也不去。这就是就地城市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未来10-20年,我们城市化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一年一个百分点就是一千多万人,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要的基础建设设施投资是十万块钱,一年增加这么多人基建费用就是一万亿。”郑新立称,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三个一亿人”,就是抓紧解决东部地区一亿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中西部城市再增加吸纳一亿农民工进城,另外现有城市里要抓紧搞好一亿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改造,“抓好这‘三个一亿人’是目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要搞好这‘三个一亿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郑新立称,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有三大突破,一是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二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三城市的集体建设用地,城市郊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这三个突破就像是我们三中全会决定送给了农民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很大,按照重庆宅基地转让的经验,一亩20万,现在农村宅基地17万平方公里,宅基地价值50万亿元,依托宅基地抵押、担保、转让,农民工到城里买房子、租个房子就有条件了。”郑新立说,“现在我们农民工有2.6亿,留守儿童6千万,留守妇女4600万,留守老人4000万,加在一起超过4亿人,他们的中国梦就是全家团圆梦。我们现在搞群众路线教育,帮助这4亿人早日实现全家同居的梦想,应当成为我们群众路线教育迫切的任务。”
“另外要努力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郑新立强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吃、穿、用、行、文化、教育等消费可以封顶,但是唯有居住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不封顶的。所以房地产业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间,还是处在一个旺盛发展的阶段,应当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持久不衰的支柱产业。”
“当前房地产发展应该向下拓展,发展绿色建筑。去年年初国办发了一号文,就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采用工厂化的方式来盖房子,用新型建筑材料盖节能住宅。这个事大有潜力可挖,我们搞建筑业的一定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房地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郑新立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