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4-06-16 08:5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昊 6月11日,阿里突然宣布UC整体并入阿里,而此前它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66%。这笔交易不寻常的地方就在于UC CEO俞永福“食言”了,他一直在说UC会保持“独立”发展,他甚至为此拒绝了百度的收购要约,原因就是后者想要完全控股前者。
各种迹象都表明,在这笔交易中,阿里才是主动推动的一方。
据俞永福透露,今年4月,他去杭州跟马云开会,后者提出了这个建议。整个决策和谈判的过程都非常快,俞永福和他的三个合伙人在五一期间经过多次沟通之后,接受了阿里的建议,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也异常顺利。主要原因是阿里此前已经完成了对UC的控股。
5月初,阿里的招股书披露了这个信息。而且在去年的两次股份增持中,阿里已经把部分业务交给了UC,浮出水面的是浏览器以及搜索,未来还会有LBS(Location Based Sevvices又称定位服务)、甚至是微博、视频、游戏等业务。
事实上,这次交易的重点就是在阿里的架构里给UC和俞永福找一个位置。
专门成立的UC移动事业群应该和现有的电商、云计算大数据两大事业群权重相当,俞永福也进入了由8人组成的阿里最核心的权力机构——战略决策委员会。
马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促成交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近两年一系列的收购之后,阿里巴巴身上的“电商”标签已逐渐淡化,它有机会像腾讯那样成为一个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平台,这比之前的想象空间要大得多。但阿里就像是一个越来越大的盒子,不断地往里面放东西。
俞永福说,阿里在电商业务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在非电商业务上缺少一个“棋眼”,这使得阿里并没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投资的微博、优酷只是在商业化上有所贡献,但它们都没有让阿里转起来。”
UC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切,至少马云和俞永福认为UC本身在浏览器、游戏和APP分发上的资源,可以很自然地把搜索、社交、视频、LBS等业务都放进去,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俞永福之所以接受阿里,逻辑也同样简单。他说这些年只有Google和Facebook进入了“十亿用户俱乐部”,“而下一个很有可能出现在中国,UC有机会做到这一点。”成立UC移动事业群是马云的提议,这足够表明他对UC寄予的希望,当然,他也会慷慨地把更好的资源向UC倾斜。
从某种角度上讲,UC是阿里近两年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收购。整个阿里阵营的数据有了流动的基础,而俞永福在整合业务上的经验也被马云看重。但挑战是,当摆在俞永福面前的不再是一个创业公司,而是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时,他该怎么去做?
【访谈】
经济观察报:之前你一直在提“独立”的重要性,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策?
俞永福:我不认为是并购。首先这笔交易是非常特殊的,股票为主,现金为辅,核心就是UC的整个团队是被以合伙人的心态邀请加入阿里的。而且所有的被并购对象都是汇报关系,但我们不是。这一次安排我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最高的战略决策委员会,我接管了阿里UC移动事业群。原来向UC的董事会汇报,现在向阿里巴巴决策委员会汇报。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合并,而不是并购。
经济观察报:这是计划之内的事情吗?
俞永福:当然在计划之外。大概两个月前,马云提出了这个建议。我跟其他的三个合伙人坐在一起,我说又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2009年,在要不要做国际化这个问题上,我们也经历过同样艰难的决策。我们都认为还要坚持那个原则:回到初心。今天UC全球的用户已经突破了5个亿,下一个目标是突破10个亿,而这个机会有利于我们实现这个梦想。
其实UC现在的小日子过得很好,但每个人内心都有挑战自己的欲望。现在有一个机会,让我们站在万米高空去看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甚至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再加上他们给出的价格很有诚意,所以我被马云说服了,以前都是我在说服别人。
经济观察报:阿里UC移动事业群是个什么概念?
俞永福:阿里在今年初架构已经发生变化了,实际上现在是分为两大事业群:阿里电商事业群,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等,还有云计算大数据事业群。UC事业群是新组建的,现在的架构中一边是电商业务,一边就是UC做的非电商业务,中间还有一个云计算大数据业务。
而且核心问题是UC还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业务,互联网可以分为电商和非电商,阿里在电商业务上的战略格局和团队厚度都是非常不错的,但在非电商业务上并不是这样,所以整个UC团队就有很大的价值。
经济观察报:那原来向董事会汇报,现在向战略决策委员会汇报,权力是在下降吗,而且你以后的决策是否要变成从阿里的角度出发?
俞永福:这是两个层面。现在企业制度有三个结构,第一层是股东会,第二层是董事会。第三层就是公司管理层。UC和阿里的管理风格一致,UC最高的决策机构叫做总裁室,成员是五个合伙人,这也是我认为创业公司能够长远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方式。
互联网是个快速迭代的产业,所以一定要走合伙人的管理机制。如果是用金字塔的管理方式,由一个人去决策,那这个人退休了怎么办?
成立阿里UC移动事业群是马云提出来的,这并不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战略方向,原来怎么干,现在继续怎么干。而且战略决策委员会只有8个人,到了这个层面,就跟UC原来的董事会一样,大家不会在战略上犯错误,可能犯的错误只是战术级的。他们肯定不会把UC的门全换了,然后都刷自己的广告。
经济观察报:感觉UC现在就像是微信在腾讯里的角色。
俞永福:这样的类比并不恰当,UC跟阿里的业务是非常明显的互补,而微信跟腾讯QQ做的其实都是通讯业务。我认为不管是建班子还是整合业务,最好的方式尽量是能够互补,这样去取长补短。但是这两个业务很近,其实也存在着非常强的内部竞争。我不太愿意拿UC去跟微信类比,因为这两个业务在各自公司所处的环境和价值可能有较大的不同。
经济观察报:合并之后,双方能给彼此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俞永福:如果UC跟阿里的整合最后做不到“1+1>2”,那么就是减值了。阿里能让我们在原来的产品研发和国际化上的投入更大,同时也能控制自己在商业上的贪婪。比如我们现在做搜索,如果手机屏幕的广告配比太高了,对于用户体验会有非常大的杀伤力,我们还要去摸索移动搜索里商业和用户体验最好的平衡点在哪里。
跟阿里合并之后,我就可以在没有找到方法之前,就不商业化,我先保证用户的体验。所以我真的不需要在经营上有太多的诉求,这让我能够更单纯一点。而且在国际化上,阿里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发展。
UC的价值是在非电商领域。阿里虽然投资很多,但是他们发现缺少一个棋眼,来形成生态系统的循环。阿里投资了优酷、新浪微博,这只能促进它的商业化,但是在业务循环上能够带来什么呢?而UC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经济观察报:UC在公开新闻中称会整合LBS业务,那是不是意味着高德会被纳入UC移动事业群?
俞永福:高德的地图业务跟移动搜索有非常强的关联性,我们肯定要在这两个业务上产生化学反应。但毕竟他们是上市公司,我不便做评论。
经济观察报:以后阿里内部的电商和非电商业务也会有交叉吗?
俞永福:我们其实对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个趋势性的判断,本来我以为内部会保密的,但是马云在邮件里面直接写出来了。那就是我们认为整个互联网要在从IT向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发展,不管是电商还是非电商都会迎来数据科技的十年。所以从长远来看,整个集团的数据是要在内部打通的,现在我们也在做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