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红利

2014-01-22 08:3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建缘 “对不起。”协和医院国际部妇产科的接线生在电话那头说,“8月底之前都没床位。”

电话这头,怀孕8周的宋歌吃了一惊,她发现,即便自己不在乎昂贵的价格,要预订合适的床位也已经不那么容易。

宋歌37岁,在“单独二胎”政策到来之前,怀上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之前,她已经犹豫了很久,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在儿子6岁的时候,终于下了决心。她相信,不管有没有政策,给孩子生个弟妹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最好的礼物

面对这次“二胎”之旅,宋歌自认准备得相当充分了。“我知道我不会回公立医院(生孩子)了,所以狠下心对自己好一点。”她说。之前,她已经打探过好几家私立医院,在提供更私密、更体贴的服务之外,昂贵是它们共同的标签。

以“土豪级”私立医疗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为例,分娩套餐顺产的费用为62786元,是普通公立医院的10倍多,剖腹产则更高。总体费用按照所选的服务,从10万到20多万不等。对多数家庭而言,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

当激动人心的幸福选择变得更加具体和数字化,宋歌在怀孕8周时选择了更加实惠的美中宜和,4.7万的套餐打了8.8折,网上团购的价格更低,才8.2折。当时,这家成立于10年前的私立妇产医院正发出信息,包括产科主任的讲座和网上的团购计划,吸引那些紧锣密鼓地开始“再添丁”计划的家庭,而最吸引人之处在于“怀孕和生产将因此成为一个幸福和美好的记忆。”

宋歌购买的分娩套餐,价钱仍比公立医院贵很多倍,但宋歌觉得还承受得起。她至今记得怀老大的时候,天没亮就排队挂号,第一次建档后,每次预约产检都和老公两部电脑守到12点开始抢号。进去产检医生说不了几句话,自己躺在那里被围观,到后期胎心监护的时候,还有漫长的队要排。

一个生命的降生是神圣和值得尊敬的,但这种体验在拥挤的公立医院越来越稀缺。

宋歌们不想再去公立医院生二胎的心态特别简单——和生第一个孩子时不同,年龄大了,精力和时间更宝贵了;耗不起,也不想让自己再受一次“苦”。和好几个其他产妇及他们的老公共用一个病房、或者楼道。

有消息显示,卫生部门正在筹备健康和教育服务,并将扩充产前部门为年龄超过30岁、符合新政策二胎生育标准的夫妇提供帮助。为此,北京妇产医院正在申请扩建。还有妇产医院专门推出“二胎门诊”。

宋歌这样的城市二胎妈妈的选择,则向市场展示了中产阶级家庭成为重要消费人群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们大多是收入稳定或有较高收入者,关注产品背后的体验而非价格。有机构做出不完全统计,相比普通家庭生育孩子并养育到5岁约15万元的预算,公务员、跨国公司职员等中产阶级家庭的花费约40万元左右,要高出不少。

第一次产检做B超,护士特意提醒宋歌家属可以一起进去。当一家三口一起看着床前的大屏幕,听医生讲解道,“这是胎囊,这是胎芽。听到了吗?这是胎心.....”宋歌的老公十分激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每次产检他也陪着妻子去,但都早早被“男宾止步”的牌子拦在走廊外面,跟不陪没什么区别。

宋歌则记起自己在海淀某公立妇产医院临产时的情景,那天,陪着去的妈妈和老公忙着交钱和填表格,她自己一个人硬撑着从四楼下到一楼的B超室,最令她耿耿于怀的是,B超大夫还让她先去住院部开证明,于是又爬上楼拿证明,这才被照顾优先B超。事后她回忆说,“估计也就公立医院这么对一个已经临产的孕妇了。”

12周再做B超时,宋歌有种物超所值的感觉。医生告诉他们,这是头,这是四肢,这是身体。看,他在动呢。宝宝,你转过来让我们看看后面.和公立医院绝对是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宋歌决定在生二胎时狠心花点钱,“想通了,这辈子你还能生几个孩子啊。”

繁荣商机

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澜称,“针对上层中产阶级目标客户的定位,让美中宜和的客户群体变得非常宽广。”这家私立医疗机构在中端市场的发展刚起步,但目前提供的分娩保障已相当不错,产妇分娩时,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师、两个助产师都要到场的制度,甚至比某些最知名的公立医院表现还要出色。

目前,美中宜和刚刚完成了第二轮融资,2014年,该机构在杭州的新医院将落成,未来三年该机构将会在深圳、杭州、武汉、上海等发达地区开设分院。在此之前,北京的和睦家医院开始推出针对二胎妈妈从孕前检查到产后恢复的一站式服务。此前,该机构5800万美元在青岛投资的新园区计划于2014年投入使用。

国家卫计委调研显示,随着2013年底“单独二胎”政策的颁布,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这些夫妇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新增人口即将产生的影响,出现在市场预热的方方面面。

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认为该公司成功地预测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计划生育的规划。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该品牌向全球首发了一款专门打造的概念车FT-HT悦佳,这是一款定位于国内80后家庭的6座概念车,在二胎新政颁布不久,该车也将面市。此前,广汽三菱执行副总经理刘伟也对媒体直言称,放开二胎的政策其实对广汽三菱是个利好,特别对该品牌旗下7座的帕杰罗·劲畅是个喜讯。该品牌恰好适用于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外加两安全座椅、两位老人的全家出行。

更多行业开始瞄准这类二胎家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平安保险在圣诞节期间,专门针对准备怀孕妇女推出“怀孕”险。保费为50元,被保险人若投保后3个月内怀孕,便可获得500元的怀孕津贴。有家地产公司甚至推出广告称:“罕见五房,为双子女家庭营造独立舒适的成长空间”。

曲靖正在和老公的计划,在各自单位附近寻找一个面积在150平米,至少有四个房间的房子。如果找到,他们将出租现在的两居,让两个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这项“工程”增加的额外预算估计在每个月5000元以上。

因为双独身份,曲靖在去年前实现了“多生一个”的终极目标。但在周围同事和朋友的羡慕中,他们要面对一个更实际问题,他们离“二胎”很近,但也很远——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半,一个六个月,平时一个在奶奶家,一个在姥姥家,一家四口兵分三路,只能在周末短暂相聚。毕竟,和二胎比起来,房子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父母,要实现一家四口的“团圆”并不容易做到。

“二胎”进行中

按理说,随着千百万家庭愿意把积蓄或收入投入到“二胎”身上,表现得更为积极或激进的企业将因此获益,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钱大部分现在的实际回报率为零。

眼下,二胎家庭花费最高的仍是奶粉和辅助食品。以孩子六个月断奶后每个月需要5听奶粉,每听360元计算,每个二胎家庭每月仅奶粉开支这项就达1800元左右。有分析人士因此预测,奶粉行业在未来三年内将有160亿元左右的新增需求。

不过,飞鹤乳业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并不认为奶粉行业的市场总量会有较大增长。“公司目前所能做出的决策是今年三月开始往高端产品转型,设法提升品牌形象,以符合并满足更高端人群的需求。”该人士表示。

鉴于2008年曝光的奶粉丑闻,多数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仍持怀疑态度。打算生二胎的优先人群,即那些富裕家庭和城市中不差钱的公务员家庭,在选用奶粉的态度上比普通消费人群更加谨慎。

如果仅仅将多生一个孩子看成合法获取某种“稀缺”资源,那一定是低估了它。但如果因此将它定义为市场利好,将这个机会上升为对市场的支持和利好,或许就高估了它。

远在大洋彼岸的科罗拉多州格林伍德村的CoBank的经济学家科瓦尔斯基说,更多的孩子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品,这位忧心忡忡的经济学家预言,如果中国的人口果真按照预计在2020年达到14亿的峰值。中国将无法满足全部的玉米和大豆需求,当然这一切将在二胎们长大到8-10岁,开始吃更多东西的时候才得以显现。

对于很多产业而言,新增市场是值得尝试的。尽管对于把二胎商机作为刺激市场行为的手段,进行策略和市场调整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但短期而言,这些调整未必会带来预期的效果,而盲目扩产则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对行业带来新的冲击。

曾有分析人士预测,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可能导致每年新增出生200万人口。政策实施的前两三年,新生儿出生可能会有个爆发式增长,估计将由现在的年出生1600万人增加到年出生近2000万人。

但实际情况是,“二胎新政”减少的那部分“罚款”,仍不足以在一夜之间改变很多家庭的选择。

同样可以享受单独二胎福利的陈莹,不认同二胎只是一个关乎政策的选择,她认为:要不要多生一个孩子,必须结合时代和个人奋斗历程进行斟酌和考量;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两人的总体收入、父母的平均年龄、甚至老板的行事风格。“这完全是生活态度的问题。”她说,“新政策赋予了单独家庭生老二的权利,而权利是可以行使的,也是可以放弃的。”

计划生育大环境下,中国父母繁衍后代的数量与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始终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钱,能很好区分开哪些人是下定了决心同时也具备采取行动的能力。

在经历了一次急诊之后,宋歌最终选择了另外一家与美中宜和同样档次的私立妇产医院,优惠力度大一点的华美妇儿。“在比较了性价比之后,那家优惠更多。”宋歌说,“五万的会员卡,除了产检和分娩外,还包括孩子出生以后打疫苗。如果不要赠送的婴儿车或汽车座椅,还可以打7.8折。”

更重要的是,像盖铭英、翟桂荣这样的知名专家在公立医院基本挂上号都很困难。但在这里,支付挂号费380就可以约到,会员卡则是半价。如果点名请他们施剖腹产手术,就再加6000元。

能随时找到那些名动京城的妇产科专家,这让她感到安心,毕竟花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了。

(本报记者言咏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商业观察主编,资深媒体人;跨国公司领域长期观察者;《全球商业领袖》、《产业领军者》栏目制片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