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怒波:国内是大佬国外被忽悠

主持人:这里是每周四为您带来的欢乐财经之财经人物谱,我是陆遥。黄怒波海外游历趣事多,国内是大佬,国外被忽悠,直言“下一个倒下的将是中国房企”;冯仑自诩“信奉老庄,不善理财,只是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想丰满”,冯仑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民企的黄金时代;优酷CEO古永锵最想做制片人,最推崇是邓小平、乔布斯、斯皮尔伯格和邵逸夫。生意做得再成功,骨子是永远是个“文艺青年”。沿着他们的足迹,寻找不一样的人生航向---一起来听吧!

本周第一位上榜人物: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上榜理由:是土豪还是儒商,“天下情怀”为标杆。

12月21日,由经济观察报举办的“2013年度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行。作为演讲嘉宾,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这次没讲自己公司一年来的得与失,也没落俗套的展望一下未来,而是别开生面,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都是他一年来游历海外的过程中,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头一个故事,就很有卖点---讲的是啥呢?讲的是他在德国被几番忽悠的故事。

黄怒波说,他在游历的途中写网络日记,骂得最多的就是德国。他说自己德国后,一般看的是世界遗产,走的是很多中国人不去的地方。结果当地那些酒店坑蒙拐骗---我先问有:“没有健身房?”酒店说“我们的健身房很好!我们是四星级的!”于是,他就很高兴的背着包去了。去了之后,他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然后问“健身房在哪?”前台笑容可掬的回答说:“您需要提着包走过两个街区,是跟另外一个酒店合办的。”黄怒波自然不悦,就质问他“你们为什么说你们酒店就有?”酒店回答说“抱歉先生!我们刚刚取消掉。”

第二天吃早餐,黄怒波又气得够呛。为啥呢?头天问的时候说包含住宿费里的,结果又说并不包含的。于是,黄怒波又提着行李到外面一个商场吃了早餐,这顿早餐吃得有多郁闷,可想而知。

到了稍微偏远的地方,黄怒波又发现,当地不能用VISA卡,只收德国卡---因为市场的份额不大,服务系统不延伸到那,只能如此。由于德国当地的酒店和服务落后和差劲实在出乎黄怒波的意料,而且确实存在着欺诈行为,气得黄怒波最后说要投诉酒店,酒店人员说那您只有打我们总经理的电话了。因为,德国没有投诉体系,要投诉出租车司机,只有找他们的总经理;要投诉酒店,只有给你总经理的电话,这趟德国之旅,可是让黄怒波没少被折腾,气归气,那你能咋办?那是人家的地盘,也就是在网上骂几句,发发牢骚罢了。

黄怒波提到的第二个国家是西班牙。在当地游览的过程中,黄怒波了解到:西班牙的经济单一,主要靠的是房地产业,在1999年到2007年的时候,房地产占了相当大比重,欧洲的一大半水泥就在西班牙,跟中国很像。60%到70%的房子是在西班牙建的,所以说房地产价格升得极高。讲到这里,黄怒波特别强调,金融危机一来,西班牙倒下的最大的企业是房地产企业,中国下一步倒的最大一定是房地产企业。因为现在中国的情况很像当年的西班牙。

紧接着,黄怒波又提到了阿根廷,说起了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是自由斗士的“切.格瓦拉”。黄怒波说,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切.格瓦拉也并非传说中那么完美,也有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至于是何内幕,这里我就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黄怒波在本届观察家年会上的发言全文来看看。

游历海外的故事中,黄怒波最后还提到了挪威的发展。总结他的游历心得,黄怒波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总体来看作为一个商人,到处走,最后一个结论就是要关注中国的放,要关注我们中国的开,我们的放解决好了,中国的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我们在开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走出去得到一定的效益,否则的话是一事无成的。他表示,要想把握好这个“开和放”,首要前提就是健全法制。

今年,“土豪”入主2013年中国十大流行热词,作为知名企业家,黄怒波又是如何看待“土豪现象”和其内涵的呢?前不久,黄怒波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特别谈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说:“中国处在一个土豪的阶段。我有时候也说自己是个土豪,因为我们还未被现在的企业伦理驯化。但我认为,要走出现代企业伦理的诸多困境,仅有土豪是不够的,因为土豪本身就是这种困境的一部分。”黄怒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走出“土豪”的困境,就是“儒商。”

那么,在黄怒波眼中,什么样的企业家才够格被称为“儒商”呢?他给出的答案是---“只要有天下情怀,就是“儒商”。儒商应该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文化代表。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家成为不了儒商,但是企业家们真的都在往儒商的方向努力,都在思考研究儒商,都在升华。儒商的标准是相当严格的,中国能出几个就不错了。”

57岁的黄怒波如今头衔众多,他是企业家、是诗人、也是勇于挑战的登山家。其实他本名叫“黄玉平”,“怒波”的由来颇具传奇。他的父亲在他年少时自杀身亡、母亲也在不久之后因煤气中毒离开了人世,13岁的时候,他成了孤儿。十六岁的时候,黄怒波高中毕业,怀着命运何去何从的迷茫,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黄河边。浑浊的黄河水一米一米地蚕食着堤岸,有些地方一点点地崩塌,土坷垃哗啦啦地掉。这让内心充满迷茫的他深受触动。也正是在那一个瞬间,他对自己说:“我这一辈子,要像黄河的愤怒波涛一样,永不停息。” 也是这一年,他决意将名字改成“黄怒波”。意为“我不是一个平静的人,我要做愤怒的波涛。”

不管怎么说,黄怒波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得以取得今天的成绩,还是很令人感佩的。在苦难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苦难吞噬,要么将苦难就着泪水咽下去,然后继续坚忍、继续拼搏,等待云开日出的那一天。黄怒波做到了,他的父母若天上有知,应该会很欣慰了。

本周第二位上榜的是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上榜理由:从“野蛮生长”到“理想丰满”,冯仑笃定未来十年是民企的黄金时代。

12月14日,由南方周末、东方卫视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在北京举行。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也成为当选被致敬的九人中的一员。给冯仑的致敬词如下:“冯仑是思想型地产商、顽主型企业家。他用立体城市概念为解决中国大城市病开路;他秉持一以贯之的信念,为人生和企业寻找社会增量,将现代治理引入公益事业。冯仑以社会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在中国再改革时代探索改造社会的新支点,示范民营企业家如何扮演建设性力量”。

立体城市是2009年冯仑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先提出,他的“立体城市”计划是: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可容纳6-8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

谈及立体城市,冯仑在盛典上感慨万千,“我最近五年一直在做立体城市这件事情,下决心要把城市垂直起来成长,像新加坡一样一平方公里装四万人,我的梦想就是要将中国发展成像新加坡一样:把农业放在屋顶,建筑里做植物农场,自给自足等等。”

所谓“在其位,谋其事”。作为地产商人,冯仑走到哪儿,话题自然都离不开房地产。相比有些地产商的率性直白高声大嗓的亮观点,冯仑似乎更愿意用各类好玩的有趣的指代性更强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他在最近的一个论坛上这样描述了房地产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现在知道房地产就这么一个买卖。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了让大家安全、舒适、便捷的生儿育女和家人在一起,来开会,去酒店,最后去八宝山告别厅,所有这些事都是在人造空间里完成的。只不过人类进步以后,在人造空间把它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把人造空间细分了,我们现在80%的时间绝大部分人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在人造空间里生活和工作。正因为这样房地产的市场和生意一直可以发展下去,而且至今不可能被互联网淘汰。不可能互联网出来以后,我们回到东非草原上,一人批一张兽皮,跟狮子一再一起和睦相处。”

从这段信息量相当大的表述中,你能听得出冯仑对房地产的未来看涨还是跌吗?恐怕不那么容易。但你也好像很难对这段话找出什么特别令人反感生厌的词语来---难怪冯仑头发越来越少啊!思维越缜密,头发越稀少啊!

最近,关于民企的未来发展之话题讨论的甚是热烈。冯仑也加入了这个话题讨论。他认为:未来十年,将是民企的黄金岁月。个中因素自然很多,但他将其概括如下:外部环境在逐渐变好。中共十八大以后的这一年来,我们看到非常有趣的现象,原来市场里有四个角色,在争抢资源,现在只剩下一个民企了。

第一个角色是政府。政府到处投资、到处伸手,然后行政权力无限蔓延,它成了市场中与我们争利、争资源的重要角色。那么现在,减政放权,放宽准入,简化审批,另外通过反腐败,政府的手都往回缩了。政府的手缩回去,腾出的空间就大了,民企的市场舞台就大了。

第二个角色是央企。国进民退,到处都在追捧央企。民企一到哪儿,哪儿来央企了,我们就得让。好事儿都让给央企,说我们不够格。不过,随着行政主导性的这种打鸡血式短暂的膨胀,比如曹妃甸的悲剧,比如中石化最近反腐败暴露出来的央企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致使现在整体央企更加理性,因此也对它以往在市场里不规范的延展、延伸加以抑制。央企也在往回缩,把空间给民营腾出来了。

第三个角色是外资。外资这几年随着我们市场的规范、竞争的激烈、法制环境变好,一些个别做行贿、不正当竞争的跨国公司,最近也收敛很多,个别资本也退了出去。这样一来,政府的手往回缩了,央企也停下来了,不再往前进了。外资也停下来,甚至往回退了。这样很多市场空间就给了民企。未来十年,民企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黄金十年。

在网民们的眼里,相较于“企业家”的头衔,冯仑的表现风格更像个思想家。冯仑自己坦承: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以冯仑的个性及其在万通的作用而论,把冯仑比作房地产思想家倒也恰如其分。当我们捧读“冯仑语录”、“元旦社论”等冯仑著作时,跃然纸上的口号宏论,无疑使房地产思想家冯仑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起来。

看过冯仑的《理想丰满》、《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觉得蛮有意思。我在想,他的下一本书该叫什么名字呢?不如叫《见“冯”使舵》?

本周最后一位上榜人物:优酷网CEO古永锵。上榜理由: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人生才有价值。

对中国网民来说,不知道古永锵也算正常,因为此人平时行事不高调,除了本行业人士,很多人都不大了解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但若说“优酷网”,恐怕十有八九的人都津津乐道。这个2006年底正式推出的网站,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视频领域发展最快的公司。古永锵,正是优酷的创始人加“大BOSS”。

古永锵说,2006 年他和他的团队创办优酷的时候,Google 以 16.5 亿美元收购 YouTube 的商业故事激起了中国互联网新的掘金梦,当时已经有 300 家视频网站,雨后春笋一样冒发出来。但他们一开始做的方式,跟当时很多大型视频网站方式不大一样,他们属于是自建的,不是外包的。从公司创建伊始,他就将优酷定位为视频网站,除了视频分享以外,也尝试去做电视台的合作,跟很多电视台合作过,包括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包括中影的合作、影视制作公司的合作。到 2007 年的时候,优酷开始做拍客,一年一年这么发展下来,直到今天。

当了多年搜狐二当家的古永锵,深知搜狐公司文化精髓所在,并将其带入自己创办的优酷之中。“搜狐讲究平等,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简单化,这一点古永锵会在优酷里面好好推广。”在优酷办公平台上,每一个人的面积一样大,古永锵自己也在平台上占用一格,并表示,优酷也是全员持股,跟搜狐一开始时一样。

古永锵从搜狐引入了成功的企业文化,但在市场战略上,却选择了一条与搜狐完全不同的路。“搜狐是门户,讲究大而全,优酷坚持做专业视频网站,广泛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合作第一”的标语,被印在公司内隔板玻璃上。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一年之间,百度、盛大、迅雷以及众多电视台,都已经成了优酷的深度合作对象。

当然,不管是对内讲究平等观念,还是对外进行合纵连横,古永锵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聚起内外力量,推动优酷网上的人气。视频网站虽然火爆了这么久,但是具体的盈利模式大家其实都没法说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到你的网站上来,挣钱的办法是肯定有的。

2010年12月8日,优酷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2012年3月11日,优酷和土豆共同宣布双方签订最终协议,优酷和土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根据协议,合并后,优酷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将拥有新公司约71.5%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优酷CEO古永锵也出任了合并后公司的CEO。

古永锵带有职业经理人特有的稳重态度,他温和而理性。他有固执的一面,不容易被说服,而且,只做喜欢做的事情。古永锵的经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成功范本。他14岁成为留学生,然后就是长达十几年的海外求学经历,在这样漫长的磨炼之后,很多人会选择在某发达国家当个高级白领安逸地度过下半生,但古永锵不但回国创业了,而且一开始还是欠着债创业。

这样的经历也许能印证他性格里的冒险因子,古永锵在大学的时候选修的是心理学课程---《九型人格》,他乐观、要新鲜感,追上潮流,想过愉快的生活,想创新、自娱娱人,把人间的不美好化为乌有。

在古永锵身上,还有着多年来做职业经理人而养成的冷静和决断力,这可能掩盖了他爱冒险的一面。反过来想,虽然我们在古永锵身上看不到草莽英雄式的冲动,也少了些江湖回忆,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彬彬有礼的举止后面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和冒险冲动。毕竟,古永锵做的视频分享网站,虽然符合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但从盈利上讲却仍然存在风险。

古永锵说自己就是个视频迷。周一到周五都是跟N个人打交道,周末有时就看看视频。因此他的技术人员周末都战战兢兢的,因为随时可能接到他的电话,吐槽说发现这个技术有问题、那个应用应该怎样会更好等等。作为老板,他的吐槽是有人听的而且重视的,而且马上有改变的,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近水楼台的“福利。”

古永锵自诩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养家糊口基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另外一个喜欢的事就是旅游。他说自己没做视频网站,如果再早几年他一定会做旅游网站。这个念头在搜狐的时候就有。刚好不久后,携程就冒出来了,“哎呀,旅游网站,太兴奋了!”当时他开玩笑说应该马上跳槽,从北京搬到上海去。

这一年多来,国内移动客户端发展迅猛。古永锵觉得,优酷土豆也必须看清形势、与时俱进,做好战略调整和布局方向,否则会有落后挨打的危险。

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古永锵表示,过去PC端时代,视频网站的主要流量来源依赖于搜索引擎,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网站的APP应用本身就是一个流量入口,因此现在对优酷土豆而言,他更看重“应用”。

古永锵透露,“我不会去考核我们的装机量,这个没有意义。我要看的是UV(覆盖用户数)、VV(播放量)、TS(访问时长)是多少,这个才是硬货。”在他的理解中,移动端不仅仅是移动的概念,而是多屏的概念,也就是说,2014年优酷的发展重点是多屏,而非只是重点推广移动客户端。

“大家总说多屏是未来、自制是未来、盈利是未来。”但古永锵信心满满地认为,“多屏是现在、自制是现在、没有盈利就没有未来,而优酷土豆集团的盈利就在现在。优酷将继续携手产业上下游及同行,支持正版,打造内容生态圈,共赢多屏时代。”

古永锵自己说过,他最想做制片人,最推崇的人是邓小平、乔布斯、斯皮尔伯格和邵逸夫。具备互联网大佬情结的他,如何整合好上游制作领域、培育好视频行业生态,依然任重道远。了解古永锵的朋友这样评价他:骨子里,彻头彻尾是个“文艺青年”。

主持人:12月24日,在南京一座临时搭建的露天红帐内,一沓沓红色百元人民币围成了三面墙和一张桌子,陈光标系着红色领带、踱着步对着摄像机镜头说:“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社会上所有对标哥的质疑都可以查,没问题,欢迎大家来查我。” 小伙伴们感受一下哈,标哥又玩“幺蛾子”了。感谢各位收听今天的节目,明天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