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曾榛/文 台湾人对打卡的热爱一直让我非常匪夷所思。别误会,这跟按时上下班没关系,是在Facebook上随时随地得瑟自己在哪儿,此功能在脸书上名曰“打卡”。某次在台北跟朋友出去吃饭,好不容易排到位子坐下,一群人不着急点菜,全在捣鼓手机。“菜都没上,你们就上脸书发图啦?”我不解地问。“不是,我们在打卡。”一看脸书,几个人几乎同时发了:“终于等排到位!我在这里……”此后,我才注意到这帮人无论走哪儿、干什么都会“打卡”——吃饭打卡,去医院看病打卡,挤捷运打卡,塞车打卡,游行打卡,看演出打卡,有人连回家都要先打个卡才能安心睡下……打卡后最开心的是有人点“赞”或评论,如无人问津则暗暗失落。
Facebook官方前不久公布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脸书在台湾的渗透率亚洲第一。台湾只有2000多万人口,就有1000万人每天都使用Facebook,每人月平均使用时间达379分钟。尽管Facebook并未公布全球数据,但台湾和香港的媒体通过周边数据推断,台湾应该是全球最爱玩脸书的地区。不但普通民众用打卡来显示存在,明星也借打卡来引起关注,连马英九都在脸书上发起“早安打卡机”活动拉动人气:号召民众和他来比赛谁起得早,前十名打卡点赞的网友可获得“小马哥”的亲笔签名。不过,打卡可以赚人气,也能惹麻烦。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随扈在自己的脸书打卡时不慎泄露了领导行踪,不知那些扔鞋的人会不会就是循着打卡地点追去的?由打卡引发的事端时常见诸媒体,有在大排档喝酒时打卡,被债主寻踪上门乱刀砍死的;也有小三跟情人约会打卡,被大老婆当场捉奸的;还有考试帮人当枪手打卡,遭校方除名的……不过,无论发生多少悲欢离合,台湾人打卡的热情始终高涨不灭。9月某日脸书忽然宕机,无法打卡也无法点赞,台湾人顿时急疯了,不少人声称出现了心慌气短等焦虑症状。
比打卡热情更令人费解的是吸引台湾人打卡的地点和事件。今夏,淡水的妈妈嘴咖啡馆惊现双尸命案后,大批民众赶往案发地点拍照、打卡。曾经门可罗雀的妈妈嘴咖啡馆一夜之间成为爆红全岛的观光景点。我有两位住在高雄的朋友竟然为此专门搭高铁北上,他俩还在脸书上抱怨现场人多到排队,挤了四十多分钟才在咖啡馆门前打了卡。而且大家争相攀比谁走得更近,甚至有人冒险翻越警方封锁线进入案发现场,严重干扰了警方侦破。打卡民众遗留在案发地点周围的垃圾也一度多到让警方搜集证据都困难。9月台风肆略时,基隆山上落下巨石险些砸扁路过车辆,政府宣布将炸掉另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以防不测。如此危险的境地,按理说该避之不及才对,可台湾人却纷纷驱车前往打卡留念。更有好事者在台风天到海边打卡,结果被巨浪卷走,最后耗费了大量警力才捡了条命回来。搞得政府都在媒体上呼吁百姓打卡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无视生命,浪费社会资源。
尽管我没仇家也没债主,但一想到要将自己的行踪分毫不差地公诸于众依然备感紧张与不安,因此一直对“打卡”持抵制态度。直到某日我刚下飞机,着急用网络办公,而台湾手机号又欠费,只好在一家餐厅“打卡”,以此换得wifi密码。此戒一开,我就中毒了,常常在商家的打卡促销活动中沦陷,为了一份免费餐点或几张折扣券也不断在咖啡馆、餐厅、商场高调宣布“我在这里”。一位朋友跟在后面调侃到:“欢迎加入打卡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