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正定复古的成本
2013-12-16 08:52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宋馥李 编辑:
导语:这五年,正定天宁寺广场东侧附近的居民和商户们看着正定博物馆大楼一砖一瓦建起来,建建拆拆,总也不见完工的迹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那不,半截墙圈起来的就是。”钉鞋的师傅头也没抬,拿手一挥。

12月4日,河北省正定县中山路上,车流人流不息。十几米开外的天宁寺广场东侧圈有一块空地,至今还是“禁区”。红色的条幅上写着“地面有坑,注意安全”,红底白色的字分外刺眼。在古朴的氛围中,用围墙和条幅圈起来的这块空地,成了很多人的心病。

几年前,这里本是正定县市民休闲娱乐的所在,只要天气晴朗,总会有喜好书法的老人,拿着大毛笔,在青石板上蘸水写字。但从2008年起,广场东面,一幢建筑——正定博物馆——拔地而起。

这五年,附近的居民和商户们看着这栋大楼一砖一瓦建起来,建建停停,总也不见完工的迹象。去年,建筑主体封顶后,就暂停下来。直到今年9月份,又来了很多工人,工地重新热闹起来。周围的居民们以为工程终于要收尾了,但没想到,钩机铲车一起上阵,很快就把三层大楼拆掉了。

正定博物馆新楼刚刚封顶不久就被整体拆除,这在正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正定博物馆是2008年3月26日开工奠基的,位于天宁寺广场东南侧,计划总投资700万元。这个项目占地2954平米,总建筑面积6248平米,建筑总体为仿古式,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建楼、拆楼

被建起来又拆掉的正定博物馆,原先设计为仿古式建筑,地处天宁寺旁边,处于中山路的众多古建筑包围之中,其造型和色彩,均强调与周围历史风貌协调一致。

隔着滹沱河,正定与体量巨大的石家庄市咫尺相望,但在人文历史上,却让石家庄相形见绌。

正定古城,始建于北周,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等历史遗存。

2008年,河北省委一位高层官员视察正定,对正定历史文物做出指示。因为正定县收藏的7672件珍贵文物,比石家庄还多,这些文物,大都躺在县文保所的仓库里,无处展示,正定亟需建成一个有规模的博物馆。

于是,正定博物馆项目很快上马并开工。在县一级城市,博物馆并不多见,但这个项目设计的建筑面积,却与石家庄博物馆的建筑面积(6292平方米)相差无几。从2008年开建起,博物馆的建造进入漫长的施工期,2012年,主体终于封顶,与凌霄塔比肩而立。

世易时移,大楼的命运突遭变故。

这两年,正定正在经历一个“古城保护”的非常时期,以“高起点、大手笔”为主旨,新的保护开发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在最新一版的控制性规划方案中,沿着正定古城中山路一线,道路两侧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6米,这样,从中山路移步前行的时候,一眼能看到高41米的凌霄塔,周边的建筑,必须控制高度,以突出木塔的雄伟。

即将完工的正定博物馆,高度超过9米,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

天宁寺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寺院和木塔所在之处地势低洼。博物馆这个三层楼的建筑,直线距离寺门只有30米左右,其地坪高度也高于天宁寺地坪1米左右。

正定特意请了北京和上海的专家来考察。来自京沪的专家认为,正定博物馆高度偏高,体量偏大,对天宁寺和凌霄塔会产生一定的遮挡。当时专家建议,或许可以将二层和三层拆掉,保留一层。

今年7月,石家庄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韶华兼任正定县委书记,上任不久就召开常委会,研究博物馆大楼的去留问题,多数人认为,保留一层更难看,最终决定整体拆除。“建的时候很慎重,拆的时候也很慎重。”石家庄市规划局正定分局的一位刘姓负责人这样解释,建的过程中,正定古城,尤其是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被提升了高度,所以,不得不拆掉。

正定县文物旅游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无法评价这个事的对错,只能说,当时的认识高度不够,而为了恢复古城风貌,正定付出了一些代价。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崔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关于正定古城保护的情况,以及正定博物馆的建设问题,上级部门有禁令,无法公开详情。

不过,正定博物馆项目并未就此结束,不久的将来,它将异地选址,以更高的规格重建。位于天宁寺广场旧址的地下一层深坑如何处置,还不得而知。

复古大业

正定拆楼的背后,是三年复古大业。

1994年,正定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两年后的1996年,正定有了第一版保护规划,对古城遗存的保护与开发,也成为正定历届政府的施政基调。不过,将近20年的时间里,作为历史名城,工业弱县,正定拿不出太多资金来实施开发。

石家庄市规划局正定分局副局长王兰珠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但关注的层级显然不够高。作为县一级政府,没有太多的资金,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例如,早在十年前,正定县就想改造正定大佛寺周边环境,以此带动旅游业。这需要搬迁一些与古寺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法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1年,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到正定做调研,把正定的古城保护列为了全省的重点工程,正定古城自此迎来新的局面:“省市领导亲自调研,亲自指挥,亲自安排,掀起了古城保护新高潮。”

其实,从2009年以来,正定县就聘请了清华大学的专家做调研,由此形成的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由河北省政府审批通过。

王兰珠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后来,河北省的相关领导觉得这一版规划重点不太突出,体现不出正定特有的古城风貌。于是,2012年,正定又聘请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一家知名设计公司的专家,组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设计团队,重新规划。如今形成的《正定古城整体格局风貌规划方案》,融合了四家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的优点,由清华大学担纲最终完成。最终完成的方案显示,河北省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恢复正定“北方雄镇、千年古郡”的历史风貌,把正定古城打造成华北平原的文化明珠、旅游名城和经济强县,恢复“九楼四塔八大寺,一城四关双十字”的古城格局。

今年5月,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曾经率领河北省文化、住建、文物等相关部门考察正定,周本顺要求,古城保护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铁的手腕。

重塑石家庄?

今年9月,沉寂了多年的正定古城保护计划,开始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工程。正定南城门外周汉河(护城河)桥西南的建筑、瓮城东边的烧烤广场被拆除。“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刚开了个头。”正定县新闻办负责人吴军告诉记者,正定古城的保护,还没怎么做呢,不到大张旗鼓宣传的时候。

按照规划方案,不同的街区,对应着不同的复古计划。比如,开元寺周边街区,要整体恢复唐文化的氛围;隆兴寺周边街区,要恢复宋文化的氛围;府文庙周边街区,则要恢复元文化的氛围。王兰珠说,正定不会大拆大建,但会根据现有的遗存进行整修,加入不同朝代的文化符号。

这意味着巨量的资金投入。

正定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财政收入只能用于公职人员、教师的工资发放。古城保护需要巨量投资,正定连市政道路的维修都捉襟见肘,在开发上自然是有心无力。

2010年时,正定县曾初步估算,复古需投入约150亿元。但随着规划的重新修订,规格也有所提升,投入的资金还要增加。来自河北省委的意见是,正定古城的保护开发,最终将投入300亿的巨资,实施高规格、大手笔的改造,打造出比肩甚至超过平遥和丽江的古城风貌。

时至今日,河北省和国家文物局高层官员,均到访正定,对古城保护提供支持。王兰珠说,“上级领导重视,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我们才有可能把保护的目标实现。”而随着各方关注度的提升,正定人的胃口也被吊了起来。正定古城中山路的商户们,普遍对未来充满憧憬,环境整修好了,游客来得多了,生意肯定能好一些。

正定古城,正笼罩在巨大的光环下,迎来复兴的机遇。甚至其对于石家庄的意义,也被重新审视。作为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城市,石家庄历史、文化积淀不足,一直是其作为省会城市的遗憾,而正定古城的保护开发,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充实石家庄的文化底蕴。

所以,在5月份的调研中,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公开强调,正定古城是石家庄的根,是省会发展的文脉,我们要紧紧抓住正定古城保护开发的重要机遇,推进省会建设上水平、出品位。

正定县规划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正定古城恢复,不是正定的事情,也不是石家庄的事情,而是河北省,甚至是国家的事情。

但是投资700万建成的博物馆,说拆就拆了。

(实习生李浩杰对此文亦有帮助)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