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冲/文 一个亚冠冠军让恒大成为了黑暗中的中国足球的标杆和启明灯。
确实,别说以往冲出亚洲的口号了,当如今的中国足球在亚洲范围内的预选赛都多次“深陷泥潭”的时候,恒大能为中国足球带来第一个亚冠冠军必然有其指导意义。正如足球评论员李承鹏所说:“只要你按规律办事,以市场原则而非政府指令为准绳;以球员为核心价值而非领导一拍脑门的冲动;以球迷利益而非书记们打造城市名片为最终追求,尊重专业和潮流,终会得到善果和荣耀。”
那么,恒大到底成功在哪里?
有人为恒大主教练里皮做了个数据统计:1996年欧冠决赛,尤文图斯1比1阿贾克斯,然后夺冠;2006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1比1法国,然后夺冠;2013年亚冠决赛,广州恒大1比1首尔FC,然后夺冠。里皮专注1比1十七年,就是这么命硬。
即在决赛90分钟内,里皮率领的球队从未赢过对手,却都夺冠了。说命硬有一定道理,毕竟这有运气的成分,但一次是偶然,三次均如此显然就不能完全用运气来解释了。
在这方面,里皮尤其能作为中国足球的老师。因为,中国足球经历过太多次的“只要打平,就……”的情况。最终中国足球都是一次次功亏一篑。里皮率领的球队,为何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包括广州恒大。这表明,并非中国人总是无故腿软。当人人都在夸恒大的时候,这可能是恒大带给中国足球最直接的改变。
要知道,因为恒大历史性打进了亚冠决赛,外界给予恒大的压力空前。中国人总喜欢动辄把某事上升到国家荣誉、民族兴衰的层面,恒大也未能幸免。原本晚上20点的比赛,央视从下午就开始直播;最具政治风向标性质的《新闻联播》甚至在比赛还未开打的情况下,两次连线前方报道。虽说像《人民日报》所言,恒大没有辜负习总书记厚望,但也反映出社会各界的期待有多大。而再往前推半个月,在恒大客场2比2打平对手,赢得客场进球优势后,媒体就开始了造势;还可以往前推,每当恒大淘汰日、韩、西亚每一个强劲对手,舆论总会立即期待恒大登上亚洲之巅的日子。诚然,这是媒体的工作,但无论在客观还是主观上都给恒大施加了巨大压力。
恒大是如何做到关键时刻不腿软的?包括恒大内部在内,都把功劳归结到主教练里皮身上。里皮究竟是如何调节球队的,相信外人不可能比内部人士、专业人士了解得更多。外人仅通过媒体得知,里皮穿着衬衣,双手交叉至于胸前,显得十分自信、悠然,一副成足在胸的模样。
八卦媒体还扑捉到一个信息,恒大球员从首尔回到广州时,球员们的太太、女友们一同返回。即里皮是允许家属随队出征的。这在以往的中国足球中也是大忌。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米卢。很多人批评他训练中国队时不务正业,成天就是网式足球。可就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网式足球中,米卢率领的中国队却第一次打进了世界杯。以往我们天天封闭集训,军事化管理,收手机,写汇报,也没能冲出亚洲一次。米卢也倔,心想是你们请我来的,你们这样的足球落后国家有什么资格质疑我这样的世界名帅,面对非议,甚至快要下课了,也死活不肯对外解释他的快乐足球理论。直至米卢在中国“功成身退”,中国足球界才恍然大悟,原来米卢是用这样的方式,让球员放松,缓解紧张心态。最终米卢率领的中国队在打平就能冲出亚洲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以1比0击败对手。算来中国足球在打平就能怎么样的情况下,没有阴沟翻船的也就米卢和里皮这两次了。
其实,恒大在比赛过程中不是没有遇到困难。特别是率先打进一球后的狂喜,让对手立即就抓住漏洞扳回比分,对手在那段时间气势高涨,随时都有可能再下一城。包括比赛最后时刻对手的疯狂反扑,这往往都是中国队腿软的几大常见时刻,但恒大最终熬过了困难期,甚至可以说,把比赛控制在了自己脚下。这显然要归结于队员们的良好心态,不紧张,不害怕。
也许有人会说,里皮本身的名望就能够给予球员信心。确实,这是名帅效应,以往的成绩效应。但这种气场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里皮在此过程中做的工作,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饱含深意。中国足球需要学习这些细节的东西。他对球队的管理、激励、奖惩……都是一以贯之的精神。
当然,切不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就比如说放松心态,究竟是彻底放松,还是外松内紧,显然有着本质差别。诚如里皮管理明星球员可能就不是问题,因为他就是最大的明星,但换作其他教练可能就不行。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也说过,中国球员不能实行走训,“看看工体外那些酒吧,这些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很难把持住。优秀球员毕竟还是少,即使状态不好也不得不用。”里皮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帐下云集了几乎全部的国脚,竞争充分,没人敢放纵自己。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一味模仿,必将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