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树里/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一句话概括美国爵士小号手克里斯·波提(Chris Botti)的成名之路。
与他同台演出的乐手,皆是世界乐坛最顶尖的人物:斯汀(Sting)、保罗·西蒙(Paul Simon)、鲍勃·迪伦(Bob Dylan)、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马友友……“与最知名的音乐家合作,而不是把大笔的钱花在舞美和灯光上,”他相当谦虚地表示自己努力了很长时间,才达到能够与大师合作的艺术水准,“音乐上的伙伴,对我事业上的帮助功不可没。”
2013年10月,他带领自己的乐队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这得益于瑞银集团在过去十年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听众邀请到了相当多的世界顶级演奏大师,例如去年来华的“金笛手”詹姆士·高威爵士(James Galway)。克里斯·波提的确担当得起这种礼誉。他是美国唱片销量最大的器乐演奏家;他赢得过多次格莱美奖、白金唱片和金唱片奖;他与国际上最好的乐团合作,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演出场所演奏;同时,因为俊朗的外表和谦逊的品质,他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全世界最美的50人之一”。
然而,克里斯·波提并未意识到(或刻意疏略了)外形有可能为他带来的商业机遇。在他超过30年的音乐生涯之中,他从未代言任何商业品牌,或者将外貌作为宣传噱头——尽管他完全可以这样做。当他身着Tom Ford西装、佩戴佩纳海腕表出现在北京时,他也一再表示所有穿戴皆因自己偏爱,而非造型师打理,更无品牌赞助。他自称每年在旅途中奔波300多天,甚至50周岁生日都要在大师课、演出和采访中度过,实在无暇“考虑音乐之外的事情”。
作为听众而言,依旧无法忽略克里斯·波提每一场音乐会带来的视觉享受。每当这位一头金发、挺拔帅气的小号手出现在舞台上,台下总是一片惊呼。他吹奏小号的模样温文尔雅,这种文雅并不是切特·贝克(Chet Baker)式的忧郁,而是另一种内敛、含蓄且端正、不温不火的魅力。与他同台的表演者也同样“秀色可餐”。老牌明星斯汀、斯蒂文·泰勒(Steven Tyler)以气场压台,诸如乔什·格洛本(Josh Groban)等年轻表演者都拥有秀美的外表,小提琴手露西亚·米塞莱丽(Lucia Micarelli)更是曾以黑色深V礼服亮相。在今年10月11日北京王府井教堂内举办的“克里斯·波提和他的乐队”的演出现场,演至返场歌曲,克里斯·波提示意观众聚集到舞台前方一起挥舞手臂,中国的粉丝无一例外地、激动地与他挥手配合。
克里斯·波提的早期音乐之路受爵士大师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影响颇深,他现在使用的小号,还是与戴维斯同款的、制作于1939年的Martin牌,近看乐器外表已有许多斑驳,他在音乐会上,也必演奏一曲戴维斯的歌以表敬意。1991年,克里斯·波提担任保罗·西蒙巡回演唱会的乐队成员,自此开始了一名爵士乐手在流行乐圈的深耕。他在记者面前多次提及,欧美乐坛的传奇人物斯汀是“自己一生的贵人”。2001年,克里斯·波提应邀参加斯汀的“崭新的一天”(Brand New Day)世界巡回演出,并与斯汀成为好友。“与最好的音乐家合作,能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你。”克里斯·波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爵士乐手与摇滚及流行歌手合作的模式早有先例,而像克里斯·波提的音乐会总是众星璀璨的场面却并不多见。有媒体形容他简直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音乐家的收藏者”,他则坦陈“与知名度很高的流行歌手一起演出是个难得的动力,让我打造出一个自己的风格”。以《Chris Botti in Boston》这张专辑为例,大牌轮番登场,令人目不暇接,演出曲目也多是最耳熟能详的《Shape of My Heart》、《When I Fall in Love》、《Time To Say Goodbye》等。在群星之中,克里斯·波提并不愿争夺绝对的主角地位,而是安于舞台一隅,以出其不意的快意即兴或娓娓道来,颠覆观众的想象。
小号所拥有的沉静特质,最为克里斯·波提所钟爱。在他心中,爵士乐历史上最极致的录音——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泛蓝调调)和《Sketches of Spain》(西班牙素描)都有着令人不可置信的克制极限。“尽管迈尔斯也会有技巧的炫耀,但我还是非常喜爱他音乐中的那种‘追寻’感,”他说,“那种阴郁、深思、空旷、鬼魅、忧伤的音色。”
因此,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演出现场,现场观众几近狂热和难以自持,克里斯·波提却是笑容寡淡,不为所动,甚至连介绍曲目的台词都没有新意。他最热情的时刻是在推荐乐手及演唱家的那一瞬间。或许因为曾受益于前辈提携,如今他不遗余力地在向中国观众介绍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卡 罗 琳·坎 贝 尔(Caroline Campell),并留下舞台让坎贝尔有机会独奏。
“一切都从友谊开始。差不多每一位跟我同台演出的人,我们早已经是朋友,”他说。10月11日,黑人灵魂歌手塞·史密斯(Sy Smith)远道而来参加他的音乐会,并为他庆祝生日。音乐会末尾返场,史密斯激动地摇摆身体与观众共舞,甜美嘹亮的歌声回响在王府井教堂上方,克里斯·波提手握小号,在一旁侧身看着,眼睛中似有泪光。
访谈
经济观察报:你的专辑《Chris Botti in Boston》是中国乐迷最熟悉的一张专辑,为什么你能够召集这么多大腕同台演出?与大师合作的乐趣在哪?
克里斯·波提:我的运气很好。能够让斯蒂文·泰勒(Steven Tyler)、约翰·梅耶(John Mayer)、马友友这些音乐家登上我的舞台,我非常地感激。事实上我也是他们的粉丝之一,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努力,达到我所尊敬的音乐家的高度。这是我的事业的发展模式——和大师们一起演出。我喜欢这个方式。
经济观察报:你谈到,例如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斯汀(Sting)等人对你影响颇深,频繁地与大师合作,你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你怎么做自己?
克里斯·波提:我放开自己去与他们合作,但我从不恐惧。我就是自己,我不会害羞,不会躲藏,我们聚在一起玩音乐。一般来说,我们在台上都很放松。
很多歌手或演奏家不懂得如何去合作,当他们走上舞台,站在舞台中央,他们不管背后的乐队在做什么。但是我在舞台上,我不仅希望观众能够和我的小号产生交流,我希望我的乐队,能够和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有所互动。我希望我的观众能够意识到,乐队很棒,嘉宾也很棒,而不仅是我一个人在台上演奏着唱片里的曲子。
经济观察报:你喜欢和哪类人合作?
克里斯·波提:越奇怪的人越好。我所说的“奇怪”,是那些和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的,比如斯蒂夫·泰勒,让人出其不意。
经济观察报:如果你只能和一位乐手合作,那将是谁?
克里斯·波提:我会选择斯汀。我永远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而且,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经济观察报:那么哪位音乐人是你很渴望在未来有机会合作的?
克里斯·波提:贾斯汀·比博(Justin Bieber)……哈哈,我在开玩笑。我喜欢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我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他的风格,如果我们一起合作,将会很有趣。其实我心中的名单很短,好像我已经和当今乐坛上大部分的人都合作过了。
经济观察报:观众能够从你的现场音乐会得到哪些他们在唱片中得不到的东西呢?
克里斯·波提:瞬间(moment)。现场音乐永远是最棒的,你带着自己的感情来到现场,高兴、伤悲、兴奋、期待,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演奏的是同一首曲子,但这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现场又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吉他手演奏同一支歌,他注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我灌录唱片,我把唱片当作自己的一张名片,让观众来听我的音乐会。
经济观察报:你在今年又获得了格莱美奖,荣誉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克里斯·波提:一个格莱美奖,和一个登台演出的机会,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同。登台演出,对我来讲就是最大的嘉奖,也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我从来不上 Facebook和Twitter。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自己的技艺上,而不是其他。
经济观察报:人们谈到音乐,就往往谈到感情。很多演奏家的背后藏着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令他们成为传奇。
克里斯·波提:我们其实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你必须把自己交付给这种生活。事实上,除了我的音乐、我的小号,我的生活一片空白——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的家庭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第二位的,但我的生活就是这么点大,我的生活只有小号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