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晶 热爱摇滚乐的郝舫做过大学老师、网站总监、星空卫视的制作人,出版过颇有影响的摇滚与流行文化著作。如今,身份变成“乐视网总制片人”的他被圈内称为“网络剧教父”。
年初,乐视原创事业部的剧本创意小组将一部名为《唐朝好男人》的网络小说摆在郝舫的案头,在网上,《唐朝好男人》的点击日浏览量最高时超过8000万,剧中描绘的盛唐时代青山绿水、平凡生活的“种田流”故事吸引了宁财神等众多大牌粉丝。
郝舫认为,将这部网络小说改编成自制剧一定能火。然而,现实却是一波三折。
研发模式
当乐视网最初找到《唐朝好男人》作者多一半提出改编时,遭到了直接拒绝。“《唐朝好男人》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因为它没有很激烈的矛盾冲突。”多一半担心,没有跌宕的剧情,靠细水长流的故事难以打动网友。“这种担心我们也有过,团队还因此产生过颇为激烈的争论。但最终我们相信,用网络剧特有的节奏编排,网民喜爱的方式剪辑,就可以吸引和打动观众。”郝舫说。
为此,郝舫还拿出了乐视制造的流量来向多一半证明:2012年,乐视网首部网络自制大剧《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上线16天流量破两亿;紧接着,时尚都市戏《女人帮·妞儿》创下10亿流量纪录。
郝舫还告诉多一半,改编会充分尊重原著,除了拍摄要求的必要的逻辑与人物调整之外,将尽可能地将小说中精彩部分保留下来。
最终,在郝舫“还原作者心目中繁华的盛唐,将主人公的奇妙遭遇变成一段曼妙、奇幻、有意思的梦”的承诺之下,多一半被说服了。
然而,在电视宫廷戏与穿越戏已泛滥的情况下,如何为《唐朝好男人》找到卖点?通过讨论,创作人员将看点设定为:没有宫斗的尔虞我诈、充满趣味的平实生活细节、以各种“玩转”唐朝的搞笑经历取胜。
一位现代男性白领穿越到盛唐,应用现代技术造纸、酿酒、种棉花,不仅赚得家大业大,还造福百姓做公益,最后加官晋爵成了朝廷一品大员。最终,这部“种田流”的40集网络剧点播量超过两亿。“我们的创作原则首先是‘草根化’,相比电视剧,网络剧要更加平民。”乐视网COO刘弘说,因此剧本多由网络小说改编。《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改编自天涯社区2009年最热门同名网络小说,之后乐视网与天涯社区开始合作招募优秀网络剧本。除此之外,乐视自制剧的内容源和还有两个,一是原创,如《女人帮·妞儿》,二是客户定制,比如《我是郝聪明》。
7月初,《女人帮·妞儿》第二季开机,甘薇担任制片人。两年前,她与演员李小璐成立了乐雨薇璐电影人工作室,号称首家“2.0时代的电影人工作室”。甘薇称,所谓“2.0时代”指的是在大剧的运作上,更注重培养网民参与度。制片方和网友共同讨论剧情发展,甚至由网友决定故事结局,从微博上征集演员,让网友直接参加角色创作与表演等。
为此,《女人帮·妞儿》第二季融入了网友的最新评论和设想。甘薇对修改剧本过程的描述是,“主创人员开会改剧本就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常常一个转弯处,就有一百个可能的剧情转变。”
在乐视原创事业部,有编辑专门负责搜集热门网络小说、观看各种视频,找选题,每人一年平均要读3000万字的网络作品,相当于80本的网络小说。
而在两年前,乐视就开始在各大网络文学网站“圈地”。“几乎每个网络文学网站排名前20的作品,我们都已经买下来了。如果接连拍的话,应该能坚持至少两年。”郝舫说。
选题上报之后,郝舫会对其进行初步审查,把握大方向,看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对影视剧的要求;之后,制片人与审查委员会的同事一起对改编可行度进行详细评估,聚集了导演、销售、市场等专业人员,再一步全面核查,以保证生产内容的质量。最后,再将审查报告提交到董事会,由董事会对是否立项进行审批。
段子与大数据
网络剧的制作流程与传统影视的拍摄过程几乎一样:写剧本、选演员、定档期、选景、出分镜、试妆、试镜等等。但在题材与内容风格上,网络剧的处理方式却与电视剧大相径庭。
网络自制剧在内容尺度比电视剧更大,因为二者的受众不同。电视剧受众年龄层偏大,收视习惯倾向于慢节奏。视频网站受众的收视习惯则偏向快节奏,较为年轻化。另外,很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和内容,在电视台无法播出,网络自制剧就成了很好的内容承载方。
此外,网络自制剧更重喜剧效果,每集长度一般是20分钟,“段子”是剧本的基础。在优酷网已经连播四季的《嘻哈四重奏》、搜狐视频的《屌丝男士》和《我的极品是前任》,都是靠段子支撑,《屌丝男士》一集剧大概用到十五六条段子,该剧编剧“李亚有鸭梨”被圈内称为“段子神”。
对大数据的使用是网络剧另一大特性。乐视通过对观众的观看数据分析,来进行剧情设置和安排明星阵容,还包括对流行文化的趋势与观众欣赏心理的研究。《女人帮·妞儿》剧组会实时将网络评价制作成详细报告反馈到主创团队;作为时尚剧,剧组中会有专职人员捕捉时下最流行的时尚搭配与趣味。
在《女人帮·妞儿》第一季刚开播时,甘薇担心如何有效地与观众互动。所以该剧采用的制作模式是边播边剪,如果网友说节奏太慢,就在后面剧集里把节奏剪得更快。为此,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是每天一睁开眼和睡前,都要浏览一遍观众评价,随时修剪拍摄素材。第一季刚播完,剧组就在网上就下一季拍摄意见征集“英雄帖”。“网络剧的互动设计关键在于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知名电视剧导演郑晓龙说,“以今年美国网络剧《纸牌屋》最典型,其在选角、情节设置等方面将大数据应用到了新高度。其实在国内,和观众互动,在网络自制剧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尝试。”
全民大Party
众多网络大剧的诞生标志着整个网络视频的自制,从风格、表现形式、制作精致度正逐渐摆脱之前的廉价和粗制滥造。事实上,相比电视剧市场来说,网络剧的优势首先在于成本与投资回报率。
据郝舫介绍,目前,网络剧最大的收入来源是贴片广告点击,一部点击量达到两亿次的网络剧,给平台带来的收入和总售价千万元的电视剧相近,但成本可能只是后者的几分之一。比如,《女人帮.妞儿》投入的成本在千万元左右,在该剧在开播之前,赞助和贴片广告费就已收回成本,并最终实现盈利。此外,如果植入广告做得好,收益甚至会超过点击收入。这些是视频网站对网络剧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电视剧市场正走到一个关键拐点。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2项规定”在坊间流传,对电视剧播出集数、题材、时段等都有明确限制。与此同时,电视剧制作成本逐年翻番。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05年,60万元一集算高成本,2008年算中高,2010年算中低,到2012年,60万基本完不成。”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2010年,电视剧产量1.4万集。到2012年,仅获得发行许可的就有2.1万集,按黄金时段每日两集计算,全年满负荷播出量为7000集。这意味着,2012年,共有大概1.4万集、约600-650部作品没有播出,投资方血本无归。
显然,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互联网上观看剧集之后,网络自制剧似乎拥有着更广阔的新世界。对此,郝舫认为,网络剧呈现四个发展趋势:
首先,传统影视圈的重量级人物,包括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会越来越多地加盟到网络自制剧的创作中。
其二,互动性会更强。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参与投票选演员、定剧情,甚至可以随时改变剧情的走向和最终的结局。网络剧会变成一个全民大Party。
其三,基于大数据制作、运营网络剧将会成为标准,用户只要登录视频网站,每一次点击、播放、甚至看了几分钟就关闭了视频,产生的数据都会进入后台被分析。这是网络剧相较于电视剧的先天优势。
其四,网络自制剧会逐步拥有真正具备网络化优势的传播模式和播出方式。借用微博、微信、APP、APK 等互动性强的工具,实现社会化媒体爆炸式宣传的同时,也会绑定云平台,逐步产生全新的推广模式 。
多屏联动的生态链
除了广告收入之外,网络大剧在整个视频网站的生态链中还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未来,视频行业不再是点对点的竞争,而是在平台与平台之间展开。”乐视网董事长兼CEO贾跃亭对视频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有过如此的概括,“战略领先性是未来支撑视频网站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刘弘透露, “自制内容是我们差异化竞争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内容+应用+终端+平台的生态布局中起到关键作用。”他指出,在这个链条中,云视频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负责分发内容及硬件产品;内容层包括乐视影业、乐视采购及自制的版权节目;终端层则是各种终端包含超级电视在内的智能终端, 以及letv UI 操作系统,是内容达到的载体;应用层(即LeTV Store),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可以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生活的大屏延展。
实际上,多屏联动已进入所有视频大佬的布局。最近,优酷土豆发布了多屏联动策略,优酷土豆总裁魏明称,“和以前视频网站强调的三屏布局不同,未来的三屏将呈现无缝转接,也就是在PC端看到一半的剧集,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照片链接等方式直接传输到其他终端继续观看。”
伴随着“多屏互动”的时代来临,视频企业正在争夺移动端市场,并寻找更具价值的盈利模式。谁率先占领新兴终端,就意味着有望占领新终端的广告定价权。
今年,乐视推出乐视盒子和乐视TV,这些跑道搭建好了之后,内容即成为关键环节,而原创内容的革新与丰富就变得非常重要。“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乐视终端来同步发行这些没有机会上映、但并非没有观众关注的影视内容。”贾跃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