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暑期训练营 岳嘉
“不管因为什么,足球在中国毕竟又火了。”7月23日,央视足球评论员贺炜发表了一篇长微博,对中国男足的现状进行分析、评论。一天之内,这篇需要点击近20次“page down”才能从头看到尾的文章获得了7000多次转发、2000多条评论以及1300多个“赞”。
事实上,这场“国足热”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拉开序幕。
6月15日晚,国足在合肥奥体中心1比5不敌泰国队,“耻辱”、“完败”成为了次日国内媒体体育版的高频词。现场球迷拍摄的视频“《国足1比5惨败泰国,球迷怒唱国歌》”被上传到优酷网上,一夜之间点播量超过了20000次。
“615惨案”过后,西班牙籍主教练卡马乔下课,天价违约金引发众议。有人算了一笔账,说7650万可以建造127所希望小学、修建600个五人制足球场等,有人斥责这纸合同为新“马关条约”,更有甚者呼吁“解散国足”。
“谁是傅博?”在一片疑问声中,这位48岁的助理教练被扶正,却要带领国足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出征东亚四强赛。首战亚洲排名第一的日本,背水一战的“傅家军”触底反弹,领先、被逆转、再追平。这场跌宕起伏的“3比3”过后,贺炜的国足长微博引起了众多微博网友的讨论。
这个夏天,中国足球被嘲讽、批判,又被调侃、娱乐,再被关切、讨论,霎时间似乎又火了起来。虎扑足球论坛的网友甚至联想起了2002年那个火热的足球之夏,国足首进世界杯时万人空巷,米卢、范志毅、李玮峰的Q版塑像被加进了肯德基的快乐儿童套餐,北青报开创了16个版的《追球》特刊……
然而,一些来自中国足球基层的声音给这场源于“1比5”的“国足热”泼了一盆冷水。
从小学开始踢球进而成长为大学校足球队队长的刘帅对今夏的国足热不以为然,他感慨说:“1比5、卡马乔、踢日本才是人们看国足的主要诱因,还有一些从来不看球的人以纳税人的姿态批判国足浪费资源,很少有人是真正为了国足而看国足、骂国足。”关于贺炜的国足长微博,他表示要细细地读一遍:“足球评论员作为圈内人持续关注中国足球,我也是场场都看的忠实球迷,有更多的人关注足球本身才是中国足球火起来的基础。”
曾是国家级足球裁判、退休后仍坚持吹罚业余比赛的徐东活跃在北京奥体中心的球场上,从吹哨、举旗、掏牌教起,培养前来学习、锻炼的大学生裁判员。然而,记者联系到他时,他正在为寻找一名边裁搭档而发愁,“裁判这行当在足坛打黑之后几乎没有新人愿意入行,以前吹得不错的大多半途而废,一场球凑齐三个裁判都难了。”对于近来的“国足热”,老徐旁敲侧击道:“我教过的学生要是都能成长为职业裁判员,中国足球就火了。”
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现在北京某初中任体育教师的龙腾飞认为,中国缺少一个“姚明式”的足球偶像,所以足球在青少年中间没有贴切的榜样的力量,很难火起来。他还提到,体育考试中至今没有足球项目,这使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很少亲身接触到足球。
除了来自基层的悲观声音,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也给今夏的“国足热”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足协在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只有8000人,远不能与拥有50万注册球员的日本比,就连越南的注册足球人口也达到了5万人;中国足球裁判注册人数2万人,其中业余裁判占较大比例,而这个数字在日本高达23万且以职业裁判为主。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最近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每万人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03平方米。日本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6个,德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4.8个,意大利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0.2个。
面对中国足球的如此境遇,像浪漫诗人一样解说比赛的贺炜也变得现实了,“中国足球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该不该骂中国足球?谁为中国足球现状负责?中国足球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国足长微博中他直截了当地提出六个“国足之问”。
巧合的是,就在两年前,另一位央视足球评论员也曾“六问中国足球”。2011年国足兵败伊拉克,连续三届无缘十强赛,刘建宏赛后说道:“为什么输球的总是我们呢?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你会让孩子们上操场吗?如果你是一个校长,你的学校里有足球队吗?如果你是房地产商,你建设的小区有足球场吗?如果你是一个市长,你的城市有多少足球场?中国足球的失败,是所有人的失败。改变它,也必须从我们所有人做起。”
与以上十二个问题相比,有一句解说词在中国球迷中间流传更广,也更能反映中国足球的现状——“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