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Laura Fleming/摄
经济观察报 侯思铭 北京报道
2013年7月7日下午,《号脉电影:周铁东电影杂论》新书发布会在库布里克书店举行发布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滕继萌、影评人周铁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经理张跃明等。嘉宾们就中国电影的现状,尤其是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
《号脉电影》一书收录周铁东文章百余篇,共分八辑,不仅涉及了电影从概念到开发、从融资到筹拍、从制作到发行、从营销到放映等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还介绍了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外景地经济、剧本贸易、明星制、产业影评、工会规范和分级制度等话题。周铁东作为中国电影进出口工作的负责人,从业近三十年,周铁东一直以“看电影”为业。期间,曾被外派美国工作十年,与好莱坞业内人士一起摸爬滚打,颇多心得。这本书是一次新的尝试,以图探寻中国电影的发展繁荣之道。
中国电影的望闻问切
判断一部电影的优劣最短需要多久,周铁东的答案是:5分钟。由于工作的关系,面对版权的竞争,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一部电影的价值,并第一时间找到版权所有者,与其签约。因此在电影的试阅阶段,他不能等到一部电影放映完,甚至连30分钟都是漫长的,一同观影的同行,谁的嗅觉更敏锐,决定了谁最终获得成功。这个判断过程培养了周铁东对电影的望闻问切能力,这部书也被命名为“号脉”电影。在活动中,周铁东介绍了该书的创作主旨,并与读者分享了多年“看电影”、“经营电影”的经验,他以生动的实例讲述了自己如何理解何为一部“好电影”,如何在“经营电影”时获取先机。
从艺术、商业等多重角度对时下热映的《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等影片进 行解读。《号脉电影》作者周铁东和影评人周黎明认为,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影片的艺术性及商业性有时不可兼得,例如很多影片虽票房不佳,但不得不承认从艺术 的角度看,它们是不可多得的佳片;而另一些票房不错的影片其艺术性却可能乏善可陈。因此,评价一部影片有时不仅要考虑其投资回报率,也应从技术标准上予以考虑。
不要讲中国故事,要讲中国人的故事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制作之初就瞄准了海外市场,例如《金陵十三钗》等。不同于《泰囧》等影片,由于一开始就以海外观众为目标,这些电影在海外的低认可度和低票房,让人难以理解。而周铁东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他们讲的是中国故事,却不是中国人的故事。虽然各国的文化差异很大,但人的情感却是共通的,只有真正的好电影,才能超越国别和种族,被全世界的观众所喜爱。
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周铁东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从市场份额上看,已是不容小觑,但由于美国电影依然占据大部全球市场份额,因而中国电影产业最好“不要跟好莱坞抗衡”,努力提高中国电影的文化影响力,以镜头捕捉 古老的中华文明,使之为世界所广泛了解和认同,或是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