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勇 上周货币市场出现的一系列异动,不少人将其的根源归结于影子银行的超常规发展,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杨看来,从全球眼光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也存在着金融创新的成分,只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和市场的分割,造成了现在影子银行的问题,下一步应该努力找到对于影子银行的改革方向。
李杨是在6月21日举办的“2013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该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和孚龙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李扬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殷剑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到会并发表演讲。
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转型艰难,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影子银行风生水起,银行的影子跌宕起伏。
“从去年以来,中国金融业实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越来越显示出某种根本性,20日我们货币市场上出现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重视这里面的问题。”李杨说,不少人认为这一系列的变化与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有很大关联的。
“我们关注这个事情是在危机之后,虽然开始关注了才发现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危机之后,大家在讨论危机原因的时候,不断说影子银行,表外、场外、机构外,由于发生的三外,监管当局捕捉不到它的信息,更谈不上对它的监管而它在外面发展的非常大。”在李杨看来,“发生在外面,规模又很大,又由于特殊的运行机制,杠杆率很高,很自然,大家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于影子银行的发展。”
李杨还表示,影子银行这个事情很复杂,用全球眼光看,这也是一种金融创新,可以在影子银行发展当中寻找非常丰富的营养,“这是要肯定的,还应当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到我们影子银行因为制度不健全、市场分割造成的,从而找到下一步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