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张炳南:理性认识中国投资者抢金

巢新蕊 薄冬梅2013-06-04 10:53

记者 巢新蕊 实习记者 薄冬梅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国际金价在1400美元/盎司关键位守而未果。5月28日CFTC持仓显示,黄金多头减仓,空头增仓,净多头寸80259手减至56879手。在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将于近日推出黄金和白银夜盘交易,这或将增强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的联动性,但由于期货市场仍是少数人玩的游戏,更多中国投资者仍在现货投资领域徘徊。

购入现货还是不购入?这已不仅是“中国大妈”们的问题。为帮投资者更全面认识市场,在由上期所主办的"第十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开始前,本网记者专访了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炳南。

:对今年四月以来国际金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各界已是众说纷纭,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炳南:此前有人说是因为塞浦路斯卖黄金,有人说是因为美国数据不好,其实这都是极短期因素,不可能对金价形成实质性影响。塞浦路斯到现在也没卖黄金,而且未来卖不卖也是未知数。第二个说美国数据不好,黄金下跌,这个更牵强。美国股市好或不好,对黄金价格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根本影响。

我认为导致4月以来黄金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在的原因,就是金价上涨过多以后有内在的调整要求。

对黄金这种战略性金属品种来说,看国际年平均金价更能分析走势和动向。年平均金价从2001年270美元/盎司左右,一直涨到2008年的每盎司1030多美元,涨了3倍多,此后市场有内在调整要求。2008年3月份,黄金从每盎司1032美元最低下跌到当年秋天的680美元/盎司。这轮下跌的幅度也很大,下跌了30%多,应该说完成了对黄金价格2001年到2008年的价格涨幅的修正。2008年开始,从680美元/盎司开始,黄金进入又一波快速上涨期,这次从680美元/盎司一直涨到2010年的1900多美元/盎司,又上涨了两倍多。上涨两倍多之后,到这次下跌为止市场没有出现像样的调整,此轮下跌前的金价是每盎司1540美元。从年平均价来看,2010年平均金价比2009年大致上涨了30%,这是很大的涨幅。2011年比2010年又上涨了30%。

黄金在全球无论是商品还是金融市场都是波动性比较适中的品种。一般来讲,资产比波动性的话,黄金一般都是在比较中间的位置。2010、2011年这种涨法都涨得太大了,大家都认为2012年会做比较大的调整。但是2012年的年平均金价比2011年还上涨了6.8%。该调没调,总要来调,这是市场的规律,即内因。

导致4月以来黄金价格下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全球金融战略,即外因。

2008年全球进入金融危机,主要是美资过度投机造成的,但是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和金融结算中占比超过了80%,这导致美国有强大的危机转化能力。随后左雷特提出,用一部分黄金来限制美元的滥发,周小川提出构建超主权的储备货币,然而从观点提出到真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实践最少需要50年到100年。现在的世界是单一主权货币流通的世界,这本身就不合理,而且这个国家在全球的经济总量是下降的。

美元作为全球主权货币存在,导致此前能够跟美元抗衡的货币都受到了打压。最先就是欧元,现在来讲,中日韩再造一个“亚元”也是不可能的,日元大概半年的时间已主动贬值了20%多,当其他货币都不能与美元抗衡的时候,金融大鳄们将目标瞄向了黄金。今年4月12日那天晚上金融大鳄集中半个小时抛售了300吨黄金ETF,这绝对不是商品套期保值者所能做出来的量,然后打开了1350美元/盎司的重要心理关口。我留意到,华尔街大鳄大概只出手了两天,两天以后就不再出手了。但是现在不出手,不代表以后不出手。

:哪些因素造成了中国居民的疯狂抢金?对“中国大妈十天抢购300吨”的说法是否认同?

张炳南:第一,在中国不是只有普通的大妈在抢黄金。在中国我们理解“大妈”一般都是中下层的、工薪阶层、年龄比较大的、求稳健的投资者。其实并不是这样。抢金的并不只是普通的邻居大妈,这是第一个。第二,不光是中国,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集中购买黄金。4月一直到5月初,从上海到孟买,从香港到纽约,一直再到东南亚地区,黄金的购买是全球性的。美国的金币在7天之内就卖断货了。

疯狂抢金背后是什么原因?从中国来讲,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确实太少了。中国投资渠道少,中国老百姓来抢,那为什么美国老百姓也抢呢?美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少吗,不少吧?

这就得想为什么2008年黄金大跌的时候没有出现抢金。2008年3月份的时候国际金价在两天之内下跌了10%,这力度也不小,创造了当时大概20年来最大的两日跌幅。

我认为同2008年的时候相比,全世界对黄金在对抗风险中的作用认识水平大大提高了,一个是国家对黄金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一个是老百姓对黄金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于是出现了今年的抢金潮。

2008年中国老百姓还沉浸在中国股市在6000点要上冲10000点,当时中国老百姓还想着我买套房子,多少年之后翻一番呢。2008年的时候,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这两支股票一个是60多美元一股,一个是90多美元一股。当时卖得最好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雷曼银行的迷你债券。当时投资的主题是只讲收益,不顾风险。所以当时风险资产大行其道,金价下跌就下跌很少有人理会。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投资主题都从逐利转向避险。金融危机的核心就是信用崩溃与违约,2007年次贷危机是个人的信用违约,2008年雷曼和花旗危机是信用机构的违约造成的,2009年迪拜的基金信用违约以后,违约的主题就从个人上升到政府了,从私人资本上升到主权资本。2010年开始,全世界违约的主体是政府。一直到今年,2013年,塞浦路斯的事情告诉我们把钱借给谁都不是安全的。

现在什么资产是大家接受的?避险资产。这几年涨得好的是黄金和美元。为什么黄金从50年来看依然是最抢眼的资产之一?因为黄金天然就是为了对抗信用风险,黄金是危机时不会违约的资产。

各国的央行从2010年开始对黄金转为净买入,这些年一直持续地净买入,2012年各国央行净购入黄金,除掉卖的,买卖相抵以后净购入黄金534吨,占到当年新增黄金产量的19%。这个比例是30年来最高的。今年一季度各国增持黄金是120吨,具体数据可以查,依然很高。政府为什么对黄金的净卖出转为净买入,说明全球各种政府认识到只有黄金才是永远的不会违约的资产。

百姓也是一样。金融危机教育了我们还是黄金最踏实。但此前百姓一直没有机会买,金价一直高高高,终于有了一个好像接近心理价位的时候,不光是中国的大妈在出手,中国的大爷们也在出手,中国的叔叔也在出手,全世界的大妈、大爷、叔叔们都在出手。

另外我对“300吨”这个数据不能确认,因为我不清楚数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所以无法确信这个数据。但是在4月中下旬,在中国、全球确实出现了对黄金的爆发性集中购买,购买量确实应是前所未有的量,只是具体的数据只能等到统计数据出来了。黄金协会二季度的数据预计到8月初才能发布。

:这种低价抢金的行为应该持续吗?

张炳南:对国家来讲,对老百姓来讲,真正买黄金的意义在于规避中长期的战略性风险。从这个人角度来讲,购金行为是否发生更重要的参考不是价格,而是手里拥有黄金的比例。

无论国家还是老百姓,作为投资者,如果手里黄金的比例很少,黄金价格高一点也应该买。如果已经抢了很多的黄金,手里有20万,15万已经买了黄金了,就可以不买。总之,如果能在更低的价格买到黄金并长期持有更好。

:黄金在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占10%较为合适吗?

张炳南:目前中国黄金储备只占国家外汇储备的1.5%,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是13.2%。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应该继续购金。因为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美元中主要是以美元债券的形式存在,在美国债券中主要是以政府国债的形式存在。我们把国家的资产安全构架在美国政府的信用之上。

指望别国政府从全球利益的角度出发承担应有的责任是不现实的,就像中国也不可能违背国家利益去承担全球责任。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首先是要为自己的人民负责,所以把主要的人民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产大多数寄托在美元、美元债、美国政府债上,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当然这个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需求。

增加黄金储备,这作为国家战略来讲与金价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可能需要制定一个几步走战略,逐步实现藏金于国。

第二个就是藏金于民,一个国家民间黄金的储备是一个国家广义黄金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老百姓人均黄金的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还很少。我认为低价抢金应该持续,高价抢金也应该持续。总之,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抢回来数百吨黄金绝对是藏金于民的好案例。这些年老百姓对黄金地位、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了。

第三个是藏金于市,繁荣和发育本国的黄金市场,让老百姓投资黄金更加便利,在法律上、政策上、税收上,使藏金于民更加便利,让老百姓更愿意持有黄金。

第四个就是藏金于未来,就是扶持黄金产业。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既是黄金生产大国,又是黄金消费大国的市场。中国黄金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扶持,因为黄金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的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且黄金是跨国界的、跨政府信用的稳定的金融资产,所以应该扶持黄金产业。

怎么扶持呢?首先整合中国国内的资源做强做大,同时让企业具有到世界上进行黄金整合开发的能力。本国的黄金发展了,藏金于民的渠道就多了。第二个,就是扶持本国的黄金加工和零售产业。现在国家黄金加工和零售产业规模大,但是集中度低。同时还有一些政策,比如说我们对黄金首饰征收5%的消费税,黄金首饰不是香水、高档服装,是必需品。建议国家适时地免征黄金首饰的消费税,更好地促进藏金于未来。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主要的购买黄金的渠道还是首饰。

藏金于国、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未来,这是构建国家黄金战略的路线图。

:这是不是也涉及到增强中国在黄金定价上的话语权的问题?目前金价下跌是不是央行加紧采购的好时机?

张炳南:对黄金价格的定价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这包括一个国家的外向型程度、开放程度、外贸总量,特别是国家的总体金融实力。目前来讲,总体上中国还没有(争得)黄金定价权的能力。中国的黄金产量是世界第一,中国的黄金消费量是世界第二,但是并不是说有这个就可以有定价权了。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比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总和还要多,中国在铁矿石上有话语权吗?黄金跟铁矿石又不一样,黄金涉及到国家的总体金融能力。

从2008年,金价无论是涨是跌,全世界央行,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央行,比如说俄罗斯、泰国、韩国、土耳其,都加大了增持黄金的力度。深处金融危机漩涡之中的美国和深处债务危机中心的欧洲都没有卖出自己的黄金,说明各国政府对黄金越来越重视。

现在有人说中国要争夺黄金的话语权。我认为,且慢,扎扎实实地去做“藏金于国、藏金于民、藏金于市、藏金于未来”的事情,让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黄金的存量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经过10年、20年、30年的努力,中国在黄金领域的话语权就会逐渐提高。现在谈这个,还为时尚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