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金松 3月30日上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表示,上海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艾宝俊认为,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推进人的城市化,关键是提高城市化质量。
据艾宝俊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上海特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并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上海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9%以上,但是城市化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上海现有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新区、新城的各类功能还有待与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上海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土地利用效率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另外在减排、人口老龄化和智慧城市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上海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为此上海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的转变,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上海要努力建成低碳、宜居的水平,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艾宝俊表示,上海要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加强各类人才实验区建设,大力引进世界级科学家、科技领军人,卓越的工程师和一些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要努力构建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争取取得新的突破,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得到进一步发展。开放性经济,新优势更加突出,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