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金松 日前,在2012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冬季)论坛上,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是要改变过去土地财政和少数人借土地牟利的城市化道路。在他看来,城市化的主体是几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特别是留守儿童,以及从中小城镇向一线城市转移的外来人口。
华生表示 ,新型城市化就是怎么回到为这个主体服务上来。离开了这个主体,各种打土地主意的旗号都是误导。
华生认为,城镇化转型先要从政府做起,现在财政主要靠卖地,以倒卖土地为基础的财政,政府就不断希望土地价格攀升,这样地方政府的利益就必然和开发商连在一起,土地价格低了以后,就会找开发商,怎么帮助把地卖出去,现在的房地产价格这么高,跟整个融资财政有关联的。这个时候启动大的变革,政府不从自己开一刀,很难取信于民。
华生认为,要扭转目前的发展模式,首先是中央政府是要下决心甩掉倒卖土地的财政,靠倒卖土地来搞城市化,我们就必然走为少数人服务的高价房地产的道路,这条路是我们要从根本上反思的。世界其他国家没有通过收购、倒卖土地发展城市化。
其次是让开发商从地产商变成建筑商,让他们的主要的心思花在怎么建设节能、环保,这样更人性化的建筑为居民服务,而不是怎么在土地上赚钱。
第三,对郊区农民的补偿模式也要改变。华生认为,现在远郊区的房价是低价,在城中村是高价,一些大城市城郊的农民有几千万也是很平常。这种情况下,想把几亿农民工家属安居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华生建议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经验,在征地的时候,给城中村农民补地而不是直接补钱,补一块农业用地再让城郊农民去种农业。当然,如果农民不愿意种农地了,也可以多少留一块地,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比原来提高,但大部分地是不要花钱补偿的。这样城市化的成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高。“现在的新型城市化要从根本上反思,不从政府先下刀,这个新型城市化我看搞不起来。” 华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