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勇 自2004年就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安徽省,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两步走”方面已经走过八个春秋,但仍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进,一度举步维艰,如今更是连遭炮轰。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则直言,省管县目前在安徽并没有相对成功的样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没有实际做到。
事实上,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管县改革起步也较早,在这一点上,一直是安徽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011年,安徽确定将与浙江交界的广德县和与湖北交界的宿松县作为省管县改革试点县。此前一直在财权和事权上做文章的安徽,这一次在“人事权”领域上有所突破。
安徽省发改委文件显示,此次试点主要有四大突破:党政工作、县级干部、省以下垂直部门都由省直管,机构设置实行大部门制。但在广德和宿松的干部看来,体制改革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去省里开会。
对此,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经济研究所所长、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连生指出,省管县并非是简单的放权就够,需要地方主政者能真正将更多的资源、政策倾向于基层,通过省里支持,基层才能更大胆去做、去创新,从而提高基层设施、公关服务方面,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吕连生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两个省管县广德和宿松两个都是属于离中心城市比较偏远的,而且跟市里经济关系也不是很密切。
“造成现在尴尬的局面,除了财权、人权、事权下放的问题外,还有土地指标的因素,另外省市两级政府抢夺强县资源也是很大的因素。”吕连生认为,安徽从“市管县”到“市刮县”再到“省管县”,最后都是成了掠夺资源。这么多年一直是停滞不前,为什么没有成功的案例,需要地方主政者去深刻反思。
“省里想要,市里不给,市里给的,省里又不想要,”吕连生说,加上安徽省县域经济实力不均匀,产业结构不完整,弱县之间又争着上名单,各种因素掺杂其中,最后成了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