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念祖 “相信在3-5年就有可能突破百万。如何有效管理、发挥他们的功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说。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5.75万个。12月10日,民政部主办关于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市远望楼宾馆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十八大”所提出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联合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
此前,说起社会组织,一般是“既要培育,又要加强监督”,而此次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形成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当前社会组织制度,无论是深圳已经实行的直接登记制,还是北京对特定类别社会组织予以直接登记的尝试和探索,都显示出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松绑趋势。这给大量登记无门的社会组织带来了希望。
然而,依照现行法规,中国社会组织仍需双重管理,在民政登记注册前,必须找到一个政府部门做业务主管。这种登记和管理的“双轨制”,让社会组织无法摆脱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更难以“依法自治”。
因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要实现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目标,应该首先修订、完善扶持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在中国实行社会组织‘注册制’。”
与此同时,顾朝曦强调,“今后会有一大批社会组织出现,我们还有一大批社会组织极力要去改造他,完善他。当然,也有一些社会组织是害群之马,需要清除出去。”
针对现场专家对于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设在实施发展细节上的激烈讨论,顾朝曦表示,“大家拥有的感触太多,说不完的原因就是平时想说的太多却又没有平台,没有讲话的机会。”
此外,顾朝曦还呼吁专家们多多思考。“过去我们讲搞经济建设没有经验,摸着石头可以过河。但是现在我们跨江过海,都没有石头可以摸的,必须要有理论指导。”
“一是从理论上讲中国的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去做。二是结合当前实际,讲眼下应该如何去做。希望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能够有效的形成几个课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讨论研究。”顾朝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