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业务“未达标” 四公司跨区经营落空

陈慧晶2012-12-04 07:4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慧晶 自两年前在四个城市开展试点以来,国内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迅速发展,其贷款规模实现了翻番。

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于近日在天津消费金融论坛上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和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及建立,在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开发区别于银行的特色优势产品、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虽然试点公司寄望放开跨区域经营,但是就目前试点的运营情况来看,监管层人士亦暗示,不会马上改变对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

“要进一步开放区域、多批准机构,至少有比较好的成熟的经验作为参考。”银监会非银司副司长张电中表示。

北京银监局副局长逯剑表示“试点的示范作用还期待进一步突破,在监管机构理解中,不一定看规模做的多大,而是更希望发挥市场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做一些金融方面的创新。”

两年规模翻番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旨在加大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程序。2010年年初,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北银消费)、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和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四川锦程)获得首批筹备资格,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并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2010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开业,成为中国首家及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经过两年多的耕耘,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增长加快。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四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40.16亿元,同比增加126.82%,贷款余额37.09亿元,同比增加197.98%。不良贷款率为0.56%,服务客户超过19万人。

同时,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情况亦超出了市场预期。截至目前,三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都已经在今年实现了盈利,其中北银消费的盈利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而据一位捷信内部人士透露,捷信最快也将于今年年底实现盈利。

此外,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依然可期。北京市银监局副局长逯剑表示,现在平均每天银行卡消费刷卡是15亿元,这其中消费金融的占比还很低。据捷信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现在中国大陆消费金融仅占消费贷款市场总额的4%,远低于香港的10%。预计在2010—2015年,消费金融将保持平均45%的年增长率,在所有消费类贷款中增长最快。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四家试点公司亦表示会持续增加投入。捷信中国CEO迈克·史国奇表示,其股东愿意再投入5亿美元用于中国的消费市场,而北银消费也正在与潜在的新股东密切洽谈中,其中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已成为最热门的候选。

而众多未获得牌照的金融机构也都在以各种方式曲线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日本永旺集团去年和今年分别在沈阳和天津开始了小额贷款公司,将消费贷款作为主打产品,并实现了跨区域经营。

不过,行业潜力的释放显然还有待提高。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研究员陈新年表示,现在中国消费需求还不是很旺盛,一线城市的消费金融只占10%~15%,且集中在住房贷款。而消费金融要实现盈利,必须要做大规模。迈克·史国奇也认为,消费金融的本质决定了高度集中化和批量规模化的经营特点,只有当消费金融公司的覆盖范围能匹配大型零售商的网点,两者的合作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真正促进零售商的收入;如果只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谋制定区域运营,风险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因为潜在客户数量会减少。

另一方面,资金成本和较大的前期投入,使得消费金融产品的贷款利率依然难以下降。据本报了解,现在北银消费的平均利率在11%左右,中银也在10%~14%,而捷信的利率则要达到24%以上。三家银行系金融公司的融资方式都是从银行借款,相对成本较高。而捷信则通过与外贸信托、国开行等合作开发消费贷款信托进行融资,资金成本更高。中银消费总经理卢伟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都强烈希望能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发债市场,能够筹到更低成本的资金。

模式有待探索

不过,在监管层看来,四家试点公司的业务发展离其试点之初的设想仍有一定的距离。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指出:“目前有的公司还存在着商业银行经营零售业务的思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还存在如单笔贷款大额化、产品类银行化和欠特色化的问题。功能定位、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还把握得不是太好。”《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北银消费副总经理袁耀璋透露,目前,北银消费的户均贷款额达到5万元。而另一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户均贷款额基本都达到了几万元。

依托卡片的现金类贷款成为金融消费公司主要的贷款形式。如北银消费推出的MINI循环贷、中银消费的新易贷和四川锦城的轻松贷等,都通过向申请者发放可随时提取现金的卡片,授信额度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利息稍低于信用卡。银监会数据显示,在37亿的贷款余额中,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仅为2.28亿元,占比6.15%,一般用途消费贷款34.81亿元,占比达到93.85%。其中,一般用途的消费贷款都是以现金贷款的方式发放。而这些客户群则可以和银行本身所拥有的资源结合,借助银行平台迅速发展,如用于装修的贷款中,就可以利用银行支行本身的房贷客户资源进行开拓。

袁耀璋告诉本报,现金类贷款能够涵盖银行服务不到的人群的资金需求,公司会根据申请者的收入发放不超过5倍的授信额度。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发展,银行的贷款规模会下降,消费金融的现金类贷款规模也会相应地缩小,所以发展耐用消费品贷款也是未来要重点拓展的业务。

捷信则主攻个人耐用消费品的贷款。截至目前,捷信的贷款余额是3.5亿元,在总余额中占比不到10%,平均每笔贷款额度在2300元左右。捷信的营销模式是结合零售商销售渠道进行POS贷款,所有的POS点都与中心IT系统连接。而这不仅意味着巨额的信息系统方面的投入,还意味着需要建立人数众多的营销团队和审批团队。据捷信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捷信在天津地区的团队就超过了4000人,全国范围则达到15000人。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团队规模远小于此,中银消费公司目前员工数也仅达到100多人。

卢伟向本报表示,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还是希望单笔金额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商户的商户专享贷,二是面对消费者直接的现金贷款。较为理想的户均贷款额在1万元左右。

逯剑指出,随着这两年消费结构的改变,无论是跨区域经营,还是通过网络辐射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都希望试点公司在目前监管的整体框架下有一定的尝试和突破,否则在目前的竞争压力下不足以使其取得足够的进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