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12.03:截访获刑乌龙报道
导语:截访获刑乌龙报道 农民工桥下死亡 智障奴工 武汉出租车 “炸弹” “玛雅体“走红

截访获刑乌龙报道

背景:12月2日,有北京媒体报道称,北京朝阳法院判决河南长葛市10名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成立,10名截访人员以非法 拘禁罪被判刑,主犯被判1年半,其余9人分别被判处几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当日下午,人民网援引北京市高级法院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的官方口径辟谣,称案件尚未宣判。

一个并不应为法治所考量的干扰在于,如果法院认定截访中的关押构成非法拘禁,那将有多少截访人员将面临同样的审判,司法机关又将承受多少曾遭遇非法截访的事主的举报与告诉。但实际上,依法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有什么好担心的,放纵犯罪对社会稳定的威胁难道不是更大吗?

                                                                                                           ——《东方早报》

这次民意有点“一厢情愿”,但非法截访被频频诟病的当下,司法不能忽视这条不实消息背后的真民意。因为,正当的信访权需要司法、行政、社会监督等方面共同来维护。

                                                                                                           ——《京华时报》

任何以非法拘禁的形式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并借此构成对公民其他宪法权利伤害的行为,都应当有及时、公允且强势的司法介入,对此予以根本的否定性评价。积极有为的司法,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截访滥权的彻底根绝树立标杆、探求出路。

                                                                                                           ——《南方都市报》

从司法程序上而言,对涉事官员的认定与指控存在现实上的难题,但他们的身影没有出现在审判席,无疑令人遗憾,这也注定了单个审判难以撼动紧密相扣的现实截访链条。

                                                                                                           ——《燕赵都市报》

农民工桥下死亡

背景:11月30日中午,郑州一立交桥下,一名农民工躺了20余天后离世,曾有好心人打电话叫来120及救助站的人,但他们都没有为他提供必要的救助。120急救中心称,病人不愿去医院或不需要急救的,他们不会将人拉走。

问题在于,在他们确实已经陷入绝境的时候,社会救助部门为何不能消减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求助?“病人不愿去”,这看起来是尊重了当事人自己的选择,可如果无法解释“为何不愿去”,当悲剧发生的时候,相关部门能否心安理得?

                                                                                                           ——《新京报》

补全公共救济在“最后一米”的缺位固然重要,但常态化的公共保障,才是更可仰赖的制度设计:如果该民工能有庇身之所,不必露宿桥下,病了可以免费救治,能享到社会关怀等,他的生活信心自会燃起,“绝望”也就能从生活词典里抹去。

                                                                                                           ——《华西都市报》

智障奴工

背景:天津市河东区一家洗车行强迫智障人士劳动。10月3日,吴剑兵见到了“失踪”近两个月的弟弟吴发兵。轻微智障的吴发兵被骗到洗车行后,多次遭到殴打,“用皮带抽,用棍子打,用拳头揍。”据说,至少有十多人被骗到该洗车行强迫劳动。

只要监管缺位,甚至睡了大觉,则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边缘还是中心,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都将无法保全。特别是,一旦权力与资本形成了某种默契关系,则底层民众的权利诉求注定将会被漠然置之。

                                                                                                           ——《新京报》

武汉出租车 “炸弹”

背景:据央视报道,在武汉的街市上,运行着近13000辆刹车有问题的新爱丽舍出租车,每天约有95万人乘坐着这种“带病车”来往于城市各个角落,有司机甚至直言自己开着一个“炸弹”。 

让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车尽快退出市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通过反思和追查,拷问管理上存在哪些弊端,采购过程中有无交易黑幕,“差价”背后的巨大利益到底流向了哪里,哪些相关人员应该被问责。只有找到深层的致病机理,才能彻底清除带病车占据出租市场的生存土壤。 

                                                                                                           ——《京华时报》

作为长期把持出租车行业经营权的行政力量,在权力寻租的历程中,彻底遗忘了自己作为市场缺陷的诊治方和乘客安全的保护人的角色。

                                                                                                           ——《南方都市报》

“玛雅体“走红

背景:近日以“请问玛雅人靠谱吗?要是靠谱我就……”开头的“玛雅体”迅速走红。网友们通过这种方式纷纷调侃自己对于“余生”的规划,聊以慰藉“这即将结束的今生”。

“世界末日”给人的震撼,与其说是惊恐于世界的末日,不如说是让人直面自己生命的末日。“玛雅体”折射出的,正是对虚度余生的警醒,也因此有了“玛雅体”的走红。

                                                                                                           ——《北京晨报》

玛雅体“末日愿望”的走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当下个人生存压抑现状的郁闷,同时彰显出他们对于更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那就是可以让脚步放慢点儿, 可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可以抽时间陪陪父母,可以抽时间去享受“在路上”的自由飞翔……这些珍贵的愿望,在脚步匆匆的紧张竞争状态下显得是如此奢 侈。

                                                                                                           ——《中国青年网》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