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11.30:提高征地补偿
导语:提高征地补偿 央视最穷主持人 干露露事件 研究生开出租 营养餐

提高征地补偿

背景: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该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专家认为,征收补偿标准至少提高10倍。

在旧法即将废除、新法尚未出台的过渡时间段里,一些地方会不会不惜一切代价追上“末班车”,使得农民利益受侵害的现象加剧。因此,为了充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未来的良法善治被架空的危险,有必要未雨绸缪,从现在起至新法规实施止,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或冻结集体土地征地活动。

                                                                                                             ——《新京报》

不同类别的土地性质既决定了土地交易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这也就意味着,对土地制度的改进将是动态的、持续性的。此次土地修法,即是迈出的新一步。

                                                                                                             ——《京华时报》

土地的城市化必须与农民的城市化同步,让农民在城市发展中受益反哺。增加土地的社保功能,让农民即使失去土地,也仍然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这样的土地管理改革,才是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

                                                                                                             ——《华西都市报》

通过法律手段,从根本上塑造、夯实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权益保障,是土地管理法等修法最核心的精神实质。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征收的垄断,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将 商业住宅开发等通过市场模式实现土地流转,政府只负责保护流转公正性和农民权益不受伤害,这是塑造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这些远比一刀切地规定“征收标准提 高多少倍”要更具看点、更具实质意义。

                                                                                                             ——《燕赵都市报》

期待《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出台之时,不仅限于征地补偿的提高,更有对当前的交易谈判主体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的合理调整。当然,长期而言,若能实现缩小征地范围,让农民有条件地自由流转部分集体土地,将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的最佳方法。

                                                                                                             ——《南方都市报》

简单以倍数方式确定土地的补偿数额是主观、任意和武断的,而只有市场才是土地价值的发现者和最佳确定者。土地市场一旦建立,大部分的建设用地,将采取当事 人直接交易的方式,不必依赖于征收,土地征收引发的矛盾也将极大缓解。

                                                                                                             ——《东方早报》

城市化进程中,是否需要征地、征地多少、征地产生的后果,必须根据当地社会财富的自然增长和社会发展来取决,而不是取决于地方政府“需要弄多少地去卖”;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推进,并不一定是一个让农民交出土地的过程。反之,让农民用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来换取政府本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极为不合理 的。

                                                                                                             ——《华商报》

央视最穷主持人

背景:网友给柴静送上“央视最穷主持人”的称号,因为网络上流传着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至今未在北京买房、十多年一直住在出租屋里的传闻。柴静昨天下午在自己博客上回应了此事,表示生活方式是个人隐私,也不希望再被提及此事。

记者自我的祛魅,柴静不失为一种榜样。当前中国社会媒体的作用日益显现,伴随着褒奖与非议,媒体行业内部对专业主义的呼吁渐成主流。对此,有学者反对记者自我悲情化、神圣化,同行不妨兼听。

                                                                                                             ——《南方都市报》

干露露事件

背景近日,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一事,国家广电总局官网在11月 28日晚贴出公告,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并要求严禁丑闻劣迹者出镜。

干露露这样的女子,是山下的老虎,初觉新鲜,时间长了又心生厌烦,但总会被微博、各种报道推到眼前,密闭空间里不断听闻Pi的声音是非常痛苦的。即使在这个逐渐商业化,以商业利益为主要诉求的社会,不为虎作伥是任何人或者单位、群体应当去遵守的高尚准则。

                                                                                                             ——《新京报》

没有围观者,没有消费者,没有三俗的需求,就没有三俗产品,也不会有这样的“极品”和“奇葩”招摇过市。干露露脱给谁的?她们又是表演给谁的?她们击中的 是谁的弱点,迎合的是谁的口味?逐臭审丑的大众文化下,形成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东方早报》

此类节目的目标受众,或许本就不是,那些能以准确行动落实好恶判断的理智者。批判干露露的,与围观干露露的,极可能不是同一群人。你可以眼不见心不烦,却无法要求所有人都有此觉悟。有鉴于此,公允、节制的裁断和过滤便显得重要,正如广电总局适时叫停《棒棒棒》一样。

                                                                                                             ——《华西都市报》

研究生开出租

背景:近日,上海的陈女士乘坐一辆出租车,的哥是上海东华大学毕业的,而他曾经的搭档则是南京大学毕业研究生。两人分别贷款买房和创业,重压之下,如今年近不惑的两人疯狂兼职赚钱还贷。

伴随着大学教育的平民化、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型过程的漫长,大学生与高学历者艰难地“活着”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就要求围观者以更舒缓的心态来看待类似现象,而不能一看到出租车与研究生的对立字眼,就殊途同归地大发感慨。

                                                                                                             ——《齐鲁晚报》

营养餐

背景:湖南凤凰县的学生营养餐“短斤缺两”一事,经支教女大学生微博曝光后,引起社会关注。有关责任人已被当地教育部门免职,可关于营养餐的讨论还在继续。一种意见认为,现在给每位学生3元钱的标准太低,只能给学生“加餐”,难以做到“营养”。

对于给孩子的钱必须精打细算,应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和供应商的利润,公开每一笔支出,珍惜每一分钱。如果大手大脚地花,甚至被食利者当作唐僧肉,那么,进入孩子嘴里的就将少之又少。这一问题不处理好,就是再高的标准,也无济于事。

                                                                                                             ——《东方早报》

十八大报告中的“收入倍增计划”让人倍受鼓舞,也许,我们更该首先给营养午餐来个“补助倍增计划”,并逐渐扩大营养午餐的补助范围,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一份有营养的午餐。

                                                                                                             ——《新京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