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媒体观点11.19:5男孩垃圾箱内死亡
导语:5男孩垃圾箱内死亡 于丹北大被轰下台 宠物凭票入公园 儿童比基尼 东方白鹳遭毒杀

5男孩垃圾箱内死亡

背景:11月16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5名10岁左右的男童被发现死于城区一处垃圾箱内。经初步调查,5名男童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人世的失聪,以及一种社会的失灵。至少在他们流浪于此的时间里,他们意味着一种无人过问的生存。没有感同身受,没有社区互助,没有人际关切,只有自生自灭。5个孤单的孩子,死于城市或社区的冷漠之中。

                                                                                                            ——《新京报》

因为家庭、社会和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出手,为他们生起温暖之火,这才掐灭了流浪男童生的希望。只有全面查究个中细节,才可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京华时报》

一个文明社会,本不该有“被废弃的生命”之说。倘若社会无法保障生命最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倘若我们缺失对边缘人群的公共与民间救助,那么社会文明就可能因此受损。惟愿5名流浪儿“闷死”于寒冬的惨痛故事之后,制度与人心能够逐步重建起社会文明,为生命与尊严保有一份温暖。

                                                                                                            ——《重庆时报》

孩子,对不起!你们的失落,与成人失职有关;你们死于非命,与社会冷漠有关。事发地点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环东路人行道,距离流仓桥办事处不到百米。百米是 极短的距离,它却告诉我们,当地官员与你们隔得有多远?责任与良知离得有多长?

                                                                                                            ——《济南日报》

贫穷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冷漠就是其中一种极度的贫穷。用善爱来驱逐恶冷,不只是心灵嬗变,更应当是制度嬗变:要以开放的姿态激发民 间互 助、自治的活力,要为社会组织、社会慈善夯实制度基础,由此,才能让有组织的善与爱引领精神心灵,让无处不在的爱的触角关怀每一个卑微的生命。

                                                                                                            ——《华商报》

于丹北大被轰下台

背景:11月17日,据网友微博爆料称,著名学者于丹在北京大学与师生交流昆曲感受时,被学生起哄,最后只能尴尬下台。11月18日上午,于丹连发三条微博,回顾了经历,并作出回应,似乎没有受到现场观众“喝倒彩”的影响。

无论你认同或不认同于丹,于丹就是于丹,你就是你。文化的自由,依靠的是个体价值和信念的笃定,而非随波逐流,没有大众主流和小众异端。面对话语不公平, 不愿意“被代表”,发出呛声嘘声可以理解;但是在文化场域,无论大师还是平民,都应该对彼此多些宽容和敬畏。文化领地,唯尊重别人自由,方自得自由。

                                                                                                            ——《重庆时报》

学院要做学院的事,学者要做学者的分内工作,学术要离金钱远一点。然而,今日的中国,举目四望,随处可见的是学院的高度商业化,学术的高度金钱化,学者的高度物质化。这是我从于丹的北大“滚!”事中看到的最大忧虑。

                                                                                                            ——《青年时报》

面对昆曲国粹,人们的崇敬之情不愿意被世俗的谦恭所打扰。显然,主持人没有把握这个观众心理,提出了让于丹上台。于丹也未必把握观众心理,一厢情愿代表观众表达内心的崇敬。

                                                                                                            ——《京华时报》

不管昆曲是否算得上国粹瑰宝,于丹被呛多少是因她被认为“还不配点评”,那么对于完全不懂昆曲的大多数评论者而言,就事论事,批于丹是否可以不那么理直气壮呢?

                                                                                                            ——《华商报》

这当然不是昆曲的错,甚至也不是于丹的错,它代表了一部分守卫古典趣味的观众对快餐式大众娱乐的不屑。在观众的倒彩声中,电视媒体的造星效应,其间可能包含的浮躁、浅薄一面暴露出来,代表了现代戏曲观众与电视受众在艺术和文化感受力上的分道扬镳。

                                                                                                            ——《南方都市报》

宠物凭票入公园

背景:近日,媒体报道了一条题为《宠物凭票入公园显档次?上海月湖雕塑公园狗票30元》的新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上海月湖雕塑公园就此做出回应,表示会为游客安全负责,同时也会为宠物提供一个健康游玩的环境。

人家掏钱买“狗票”,是典型的花钱买服务,没有服务为什么收费?公园姓“公”,公共财政为公众买单,享受游乐服务;狗不是人,如果允许它们进园,收费是必然的,关键是“取之于狗、用之于狗”。

                                                                                                            ——《华商报》

儿童比基尼

背景:11月16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2012楚天汽车文化节”现场上,几名身着比基尼的女童车模亮相,引来围观。17日,此事被发到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吐槽车展主办方、汽车厂商、家长。据一位看过“表演”的车友说,让小孩子穿比基尼做车模,是商家在坑害“祖国的花朵”,家长太不负责任。

在一个被物欲和功利裹挟的环境下,儿童比基尼带给孩子的,恐怕不会是成长的快乐。如果一切都没有边界,没有底线,最后受伤的不仅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会植下欲望疯长的种子。

                                                                                                            ——《华商报》

东方白鹳遭毒杀

背景:近日,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被毒杀”事件引起舆论关注。最新数字显示,13只东方白鹳获救,而它们22只不幸的同伴则被人类投毒杀害。

野生动物不仅不具备任何神奇的成分可以达到“滋补”功效,其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指标上更与家禽、家畜相差无几。如果您曾经花着高价钱、冒着高风险吃着没有任何特殊营养价值,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野味”。在这里劝您一句,别再犯傻了。没有傻瓜,就没有杀害。

                                                                                                            ——《新京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