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孙兴杰/文 11月5日至6日,51个亚欧国家的首脑以及地区组织领导人在亚洲的内陆国家老挝首都举行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经过16年的发展,亚欧首脑峰会已经成为欧亚大陆合作交流的框架,也是欧亚大陆力量再平衡的见证。
本次峰会是以“和平挚友、繁荣伙伴”为主题,各国首脑就当前经济、金融、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作为主办国,老挝不但获得了国际援助,而且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老挝首都万象“更新”,这也是亚洲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欧洲和亚洲本同属一块大陆,但是近代500年的历史基本将欧亚大陆分为发达的欧洲与落后的亚洲,而亚欧峰会则试图为两个大洲之间建立更为顺畅的沟通与合作渠道。值得一提的是,亚欧峰会的倡议是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4年提出来的,新加坡在设置国际议题方面一直走在亚洲国家的前列。
冷战结束之后,欧亚大陆上阵营之间的对峙不复存在,地区一体化不断高涨,从而为欧亚大陆内部的对话与合作奠定了基础。美国学者卡赞斯坦认为,世界是有地区构成的,这一判断可谓一语中的。不同地区的整合是欧亚大陆合作网络的前提与基石,地理的接近性、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交通的便利化为欧亚大陆内部的整合提供了动力。当1996年首届欧亚峰会召开的时候,亚洲虽然已经表现出强劲增长的趋势,但欧洲处于强势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欧亚两大洲在经济总量方面已经旗鼓相当,数百年来欧洲的优势地位正在慢慢销蚀。本届亚欧峰会上,欧洲领导人试图说服亚洲的朋友投资欧洲,为克服欧债危机贡献力量。
欧债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无论法国总统奥朗德还是意大利总理蒙蒂都在强调,欧债危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领导人已经采取了财政契约、救助机制、银行业联盟等多方面的措施,危机在促使欧洲深度整合。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亚洲国家购买欧洲国家债券的理由,原因很简单,亚洲国家并不确信欧洲的债券能够保值与增值。在2008年第七届亚欧峰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认为亚欧是相互依存的,从经济上来讲,的确如此。欧盟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欧盟对19个亚洲成员国的货物出口额占欧盟出口总额的30%。欧盟的临时救助机制EFSF发行的债券有40%为亚洲国家购买,欧盟领导人希望永久性救助机制ESM的债券也能卖到亚洲国家。
欧债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亚欧大陆的再平衡,欧洲国家陷入衰退,经济几乎零增长,亚洲国家的增长率虽然有所回落,但是还保持在5%以上,尤其是中国经济还处于较高增速上。欧盟为亚洲国家,尤其是发展导向型国家提供了出口市场,欧债危机引起的市场萎缩已经影响到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中国20%的出口贸易是面向欧洲的,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亚洲的增长也缺少支撑,从这个角度而言,欧亚与亚洲已经是唇亡齿寒,这也说明欧亚的地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德国媒体发文表示,权力正在东移。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对于俄国而言,远东和西伯利亚正在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高地;对于亚欧大陆而言,权力也在向东,尤其是亚太地区转移。美国的“重返亚洲”实质调整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力量对比,将重心转移到亚太,对于欧盟而言,亚欧峰会为欧盟“重返”亚洲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亚欧峰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美国参与的多边合作框架机制,亚欧峰会的召开本身就是对美国力量的一种平衡。
欧债危机成为本次峰会的重要话题,亚洲似乎占据了上风。从制度而言,欧盟已经成为一个基于正式的、偏向政治层面的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而亚洲则更多基于市场的非正式合作网络,作为制度的亚洲尚未成形。在地区合作,尤其是大国互信方面,亚洲还需要向欧洲学习,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欧亚大陆再平衡的步伐。
(作者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