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背景:11月8日是我国第13个记者节。复旦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四分之一社会公众知道记者节。而近日《小康》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眼里最具幸福感的职业TOP20中,记者名列19。
愿每一天都是记者的“节日”,媒体人以职业的荣誉自律言行,而社会也敞开怀抱迎接他们,让记者能正常地记录这个社会的痛苦和欢笑。更关键的,我们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记者的采访报道权,为舆论监督护航。
——《新京报》
记者证珍贵不珍贵?在很多人眼中,可能这就是一个可以亵玩的东西。但在社会中,每一份这样的证件都表明一份责任,哪怕您是狗仔,也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为信息传播做了贡献。
——《东方早报》
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永远不变的是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品格,是造福人民、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职业担当。
——《新华网》
人均收入翻番
背景:在十八大报告中,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要实现中国版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应当说,只要明确了方向,下定了决心,有了顶层设计,突破口很多。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新京报》
实现这个温暖人心的目标,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工作努力、完成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居民收入不是无源之水,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
——《京华时报》
养老金缩水6000亿
背景: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在2012年养老保障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十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这正是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大契机,也是最终破除养老“双轨制”、实现真正的养老保障公平正义的契机。而政府责任担当起来、走“政府重点统筹”之路或是破题的关键。
——《华商报》
公选大学校长
背景:教育部日前召开座谈会,总结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公开选拔校长试点经验,为扩大试点工作做准备。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表示,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不足,扩大试点工作范围,推广试点经验成果,突破工作重点难点,不断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要让校长“职业化”,有必要在探索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建立由学校自己的校长选拔委员会遴选校长的新机制,这样选拔任命的校长,就更符合学校本身的办学定位和要求,也更能让校长树立对学校教育发展和师生负责的意识。
——《东方早报》
既然为公选,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在选择校长时拥有了充足的话语权。可是,假如公选出来的大学校长,仍然扣上“省部级”、“厅局级”等行政级别,然后再配上十几名校长助理,则即便是公选出来的大学校长也很快会成为官员。“教授治校”,也就还会还原到“官员治校”的旧路上。
——《京华时报》
郭晶晶霍启刚大婚
背景:11月8日,郭晶晶和霍启刚的世纪婚礼正式拉开帷幕。当天上午12时许,两人在位于港岛区沙宣道的霍家大宅行注册礼,政商界友人悉数到场。
名人一举一动,总引来艳羡的目光,权力、美貌、财富,无论你买不买账,都不得不承认它们看上去很美。婚礼当然属于私人事务,但公众人物假如能借私事做公益,也是好事。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