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拒绝公开
背景:10月19日,郑州消费者赵正军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寄来的判决书。2010年新修订的生乳标准出笼。赵正军要求卫生部公开生乳新国标制定会议纪要被拒后,将其起诉到法院,法院判令卫生部在法定时限内作出答复。
只有完善顶层设计和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清晰的行政权力逻辑链条,才能让政府部门认真对待公民诸如要求信息公开的正当权利。
——《东方早报》
政务信息公开的顶层设计问题早已解决,时下最为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落实公开。民众所普遍关心的,涉及民众重大利益的相关信息越是难以公开。也就是说,公开应起到的事前制约、 “施压”作用无以“生效”,进而事后不愿公开、不敢公开。
——《长江日报》
申请生乳新国标的会议纪要公开被拒的事例提醒我们,在政府信息公开的道路上,行政机关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唯有富有诚意、具有说服力且经得起民众推敲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新京报》
在公民申请信息公开而不得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和伸张其知情权,是需要鼓励和守护的价值共识,而没有什么比司法秉公作出的胜诉判决更能鼓舞人心。
——《南方都市报》
政府作为民意的执行者,将其所掌握的信息公之于众,是法治的要素之一。卫生部这般只对内部公开、而向外部屏蔽的信息洁癖,损害的是什么利益?保护的又是什么利益?
——《钱江晚报》
收入分配改革
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收入分配改革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必须加以审慎稳妥的推进。目前的难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和避税能力需要得到有效的监测。“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中最难操作的可能就是“控高”,并且这直接关系到众多监管者自身的利益。
——《新京报》
分配改革着眼于制度公平的另一层含义,是不仅在制度中确立公平分配的具体标准与细则,更要确保制度的执行效力,真正坐实制度化的分配公平。能不能拿出一个科学的、让多数人信服的标准,是分配改革能否大力推进的一个关键
——《长江日报》
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定要以初次分配改革为主,即:切实提高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降低国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控制资本和管理在分配中过高的状况。改革要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
——《燕赵都市报》
暂停房产税扩大试点
背景:继重庆和上海去年启动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之后,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湖南和湖北两地曾悄然进行个人住房房产税扩大试点的准备。据《财经》杂志报道,目前两地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暂停。
房产税的开征,应该更多是一个与房产相关税费的优化整合过程,而不应该只是纯粹的“为了增税而征税”。在两地试点房产税陷入尴尬的背景下,也许我们更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房产税的法理问题与征税目的,把步子放慢些、稳些,不可操之过急。
——《新京报》
《非诚勿扰》征婚副乡长
背景:阆中市天宫乡副乡长戴彬,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被24名女嘉宾全部“灭灯”。母亲哭着抱怨儿子此举“丢人”,连个女朋友都没带回。戴彬称,自己的选择面很小,女孩子听说自己工作主要在乡镇,天天泡在农村,见面就拒绝交往。
副乡长们也要“食人间烟火”,跟常人一样有着情感诉求。在私生活中,他们的“平民角色”,与民众之间本没有太多的隔膜。而我们,也该平常心去看待,无需以异样眼光打量,陷入板结化的评价思维中。
——《华西都市报》
月薪9000不惶恐
背景:近日,一份调查引发网友关注,调查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 恐”。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而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公众不确知自己惶恐与否,所以想到以“月薪”作为甄别的标准。但其实,“月薪”与“惶恐”的关联,本就充斥不确定性。收入固然能换来医疗和娱乐,却买不来满足、健康与快乐——金钱对生活福利的改善,永远只能停留于很浅层面。归根结底,心中体感,是独立于“贫富”的存在。
——《华西都市报》
收入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收入的高低也很难带来心理的安宁与平静。人们只能期待社会层面的力量来消除内心的惶恐感,只能期待社会公平让惶恐成为一种小概率的心情。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