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观点10.18:山寨迎客松
导语:山寨迎客松 研究生种地 西安被砸车主和解 杭州“老摔哥”

山寨迎客松

背景:河南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动用30多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在林业局门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近600万元。2年后,局长因腐败落马,两棵假树随即也被拆除。

贫困不是问题、烧钱也不是问题、甚至决策短路还不是问题,问题是所有配置出去的公权力, 都应该有所敬畏、有所谦抑。因为权力如果“只发不收”,不仅对民众无法交代,也是对公职人员的不负责任。体制机制固然是万能的“创口贴”,但更现实的纠结 在于:“一把手”买两棵水泥版迎客松,你有什么能力窥见出这是私人嗜好、进而动用反对权令其梦想难遂呢?

                                                                                                          ——《华西都市报》

如果我们能从这种行为看清权力品质,读懂权力运行的“一言堂”状态,认清公共政财没有受到制约的真实,恐怕这位局长在建造那两棵“风景树”之后,也就敲响了反腐败的警钟,没有机会再去上演那么多的贪腐行为。

                                                                                                          ——《燕赵都市报》

如果说“山寨迎客松”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损害公众利益,那“权力迎客松”显然更可怕,当一切都运行在权力的潜规则之下,监管却形同虚设,这才造就了权力的自肥和庞大,对于民众而言,这才是让人深恶痛疾的关键所在。

                                                                                                          ——《广州日报》

将这两棵好端端的“树”毁掉,岂不可惜?贪官是可恨的,贪官的胡作非为更可恨,但我们痛打贪官,绝不是把贪官留下的东西统统扫地出门,我认为,只要不存在安全隐患,符合节能等标准,那就应该手下留情,好好管理并使用它。

                                                                                                          ——《华商报》

水泥迎客松,表面看是钱种出来的,但往深里看是权力不受监督的恶果。假的迎客松,难以常青,脱缰的权力,常常陷入腐败的沼泽。两棵迎客松的命运,不知能给多少人以昭示和警醒呢?

                                                                                                          ——《钱江晚报》

研究生种地

背景: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这个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重新回乡务农。他的老父不能接受儿子重返乡下的事实,一度愤而自杀,所幸被抢救过来。

当这些综合的因素作用在一个人身上时,个人的悲剧也就产生了。而如果没有注意到个体的特殊性,仅仅从其身上的某个点出发便“微言大义”,认为社会存在严重问题,则有可能解读过度。

                                                                                                          ——《南方都市报》

“成才”的真正涵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便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不读书愚昧,终究“无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广州日报》

对苗先生艰苦卓绝的努力做过高的评价,以及对他最终回归耕读报以嘲讽或惋惜或许都是不合适的。一个美好的社会,应该允许每个人实现他自己的选择,宽容每个人追求他所珍惜的生活。

                                                                                                          ——《新闻晨报》

拿着个案去佐证臆想的“读书无用论”,未免以偏概全。实质上,“读书改变命运”本来就有着不确定性,更精确表述应该是:读书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更多契机,却非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

                                                                                                          ——《华西都市报》

西安被砸车主和解

背景:在9月15日西安的反日游行受伤的日系车主李建利10月11日起诉西安市公安局“不作为”,索赔50万元;10月15日,其律师称,李已经撤诉。据记者了解,警方通过与李及其家属的协商谈判,“成功说服李建利撤回了起诉”。

如果西安警方不存在问题,为何要急于“和解”?既然可能有问题,为何没能启动调查程序,以及对相应官员展开问责?李建利被西安警方“说服”了,期望西安方面用真相“说服”所有人。

                                                                                                          ——《新京报》

对于单个的行政机关而言,对法律的刻意回避维护了所谓的面子,保住了团体的私利,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公共秩序遭到破坏,公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行政机关也可能因此失去了对法律的敬畏感,无疑是一种巨大退步。

                                                                                                          ——《齐鲁晚报》

在群体事件中,非法追求个人私利不能因为集体行动的正义光环而得以免责,亦要强调对个人权益的尊重。这不仅立足法治理性,也是基于社会美德。

                                                                                                          ——《南方都市报》

杭州“老摔哥”

背景:10月15日,杭州古墩路文二路口,一位老人突然摔倒在人群中。当地警方介绍,该老人“假摔”已接近9年。老人每次摔倒,一定有热心人扶他,还会给他钱。当地派出所微博讽刺说,“爷爷,你年纪大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在养老问题上,没有人是旁观者,“假摔”老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法律上是不被接纳的,但对“假摔老人”而言,公众的批评与质疑不是终点,让每一个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才是最终目标。

                                                                                                          ——《齐鲁晚报》

“老摔哥”之所以九年来能够靠假摔过活,恰恰是因为杭州街头始终流淌着一股善意。如果人心冷漠、世道凉薄,“老摔哥”只怕早就不知所踪。这么看起来,“老摔哥”的存在,反而映衬出杭州人的古道热肠。

                                                                                                          ——《北京青年报》

为什么我们的救助站唯一能做的只是“给他送到安徽和杭州交界处”,而不是试着帮他解决最基本的养老保障问题呢?因为他没有本地户口吗?相比那些奉献爱心的路人,只能说我们的制度太冷漠了。

                                                                                                          ——《燕赵都市报》

九年间,一个老人坚持假摔,至少证明了两件事,一是杭州市民,至少那些积极上前帮忙搀 扶的善良市民,应该还是占多数。新闻说“都有陌生人扶起他,给他钱;而且配合他整整九年”。这是值得骄傲的。这是对“不撞人就不会扶人”的彭宇案判决的有 力反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反证,这是假摔摔出的温暖的真相。

                                                                                                           ——《华西都市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