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购房可享户籍待遇 贵阳楼市新政引“救市”争议

陈安庆 闫坤2012-10-11 12:16

记者 陈安庆 实习记者 闫坤 贵阳市于2012年9月13日公布的《关于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推出包括“首次购房可享受贵阳市户籍待遇”在内的多项购房政策,被外界解读为“救市”,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被疑“救市”

《措施》规定,凡在贵阳市购买商业、办公用房和首次购买住房的,根据本人意愿可持房屋所有权证或备案的购房合同在购房区域办理入户手续或居住证,享受贵阳市户籍人口就业、入学和就医等同等待遇,不受入住时间和购房面积的限制。

对此,财经评论人吴其伦表示“……很显然,购房入户对于消费者的刺激是非常大的,贵阳此举是彻头彻尾的救市……”

据了解,贵阳的房地产市场一直疲软,商品房交易量和平均价格均在全国处于下游位置。

中国指数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贵阳市商品房交易均价为4712元/平方米。这不仅比8688元/平方米的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低很多,比它在西南地区的邻居,云南昆明,6月份7421元/平方米的均价还低很多,更不用说8月份房屋均价高达8876元/平方米的四川成都了。

本埠媒体《贵州商报》2012年9月17日报道也显示,2012年9月份上半月(1日—16日)贵阳成交新建商品房住宅3542套,成交面积31.6万平方米,较上月同期分别下跌21%和24%。

但是,就目前而言,《措施》的公布并没有让贵阳的房地产市场交易规模产生明显变化。

据贵阳市房管局统计,在《措施》公布一周后的9月23日,一周内贵阳市共成交商品住宅1577套,面积17.3万平方米,相比以往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对此,资深地产评论员李宗苗告诉本网记者:“‘购房入户’的对购房者的吸引力很大,一直是地方政府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杀手锏,会制造绝对的刚性需求。” “只是因为政策才出现没多久,现在效果还不明显。”

但是,李宗苗同时认为,由于在中国的房地产供应结构中,中大户型占了60%以上,这意味着仅仅靠这些政策来微调,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因为只有那些已经落了户的人才真正具有强大的购买力。

基于此,北京知名房地产律师蔡耀忠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对购房影响比较大的是第二套住房和购房时的金融支持问题,其他都是一些小的因素。”

除了“首次购房可享受贵阳市户籍待遇的优惠”外,《措施》还另有四项举措刺激市场,即:一、凡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及二环四路城市带项目中涉及房屋征收的房屋产权人购房,金融机构在风险收益平衡的基础上给予基准利率下浮优惠;二、加大公积金对购买普通住房的支持力度,并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公积金贷款投放资金规模,在原20亿元贷款资金计划的基础上增加8至10亿元资金用于发放住房贷款;三、降低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住房的首付比例,职工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购买首套自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贷款首付比例为20%;四、对个人和单位均按12%缴存比例正常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信用等级良好、具备较强还款能力的职工,购买自住房的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50万元;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引进人才,可在一次性补缴12个月住房公积金后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该《措施》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凡购买商业、办公用房金额每满500万元,并在贵阳市开办企业(公司)或经营,有合法营业执照的,可不参加摇号直接申请一个小汽车专段号牌。

上述条款也被外界解读为“救市”措施。资本市场也已经对贵阳的“救市”做出反应。

在《措施》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的10月8日,贵州板块地产股票,也是贵州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天城投盘初一度上涨3%,其他四大地产股则继续走弱:保利地产跌近3%,万科、招商地产均跌约2%,金地集团亦跌逾1%。

或引发示范效应

贵阳“楼市新政”甫一出炉就被指变相为楼市松绑,尤其是在“楼市黄金周遇冷 54城签约套数环比剧降七成”的大背景之下。

财经评论人吴其伦认为,贵阳此举“必将引来各地效仿,各种版本的救市政策必将纷纷出台,中国房地产调控将再度沦为‘空调’。”

但是,蔡耀忠对本网表示:“送户籍其他很多城市也有这项政策,只是执行的力度不同而已,而且这项政策本身是符合城镇化潮流的。”

对此,有网友则表示,买了房就应该享受户籍待遇,本来户籍这个东西就该取消,因为到一个地方居住,就进行消费和纳税,就应该享受当地的户籍待遇。

对于贵阳的“楼市新政”是否会引发示范效应,被叫停,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贵阳楼市调控的政策不能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如果贵阳的房地产运行平稳,这样的政策在这个时点推出其实无可厚非。

蔡耀忠对本网记者说:“国家政策有很多种,不只是楼市,还有地方经济的综合平衡发展考虑,限购令仅仅是整个房地产业的一个临时性的权宜之计,不 应该上升为整个经济政策或者房地产政策的核心。”而且“限购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行为,全国各地的状况不一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施。”

事实上,贵阳市对最初由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亦即“限购令”贯彻落实情况,也受到的媒体的质疑。

贵阳市2011年2月20日开始执行的“限购令”,即《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市住建、地税、社保等部门要在2011 年2月20日前出台我市住房限购实施意见,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自实施意见实施之日起至2011年12 月30日内,暂停向其出售贵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房价过高一环内的住房。意即,贵阳市的限购范围仅限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房价过高一环内”。

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上海等16个省(市)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的督促 检查,发现有“个别地方存在通过放松限购条件、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住房消费的苗头”,对所在地方政府,提出了明确批评,并且表示“对执行调控政策不力、放松调控政策的地区,要实行问责”。

国家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也表示,房地产调控绝不放松,年内全国楼市将以平稳为主。

李宗苗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分析:“楼市短期内调控不会放松,但限购政策也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临时方法,并不符合全国各地差异化的市场环境,未来一定会有所变化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