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珊
十多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一度繁荣的东南亚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也让投资者心生畏惧。经过休养生息,如今,稳定的经济增长、相对健康的财政状况以及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东南亚再度进入投资者的视野。
十年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短短几个月里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高达30%~50%,股市暴跌30%~60%,据计算,股市和汇市的下跌给东南亚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部分国家陷入严重萎缩。
现在,这些国家已经从这场衰退中逐渐恢复,并且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新亮点。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发表报告称,东南亚国家将再度崛起并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虽然仍充满复杂性和难度,但经济、政治和投资者有好的政策,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成熟环境”,并提醒投资者不要错过东南亚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投资机遇。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远高于中国的不到8%。汤森路透最近公布的亚洲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在亚洲,东南亚国家的表现远好于许多其他国家,得益于其国内需求升温。
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也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经济萎缩将近14%,2012年印尼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6%。印尼2.4亿的总人口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让该国可以较少的依赖向欧洲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并帮助印尼度过了此轮全球金融危机。麦肯锡全球称,如果印尼能趁国内消费阶层快速壮大之际提高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目前印尼是全球第16大经济体。去年12月,评级公司惠誉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首次将印尼的主权信用评级调为投资级。今年1月,穆迪也上调了印尼的评级至投资级。
菲律宾的主权信用评级今年被评级公司标普调至距离投资级只差一档的水平。该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6.4%,是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国家。其他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也都出现类似趋势。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Changyong Rhee认为,未来几年在制造业领域东南亚国家将与中国展开竞争。
跃跃欲试
这种竞争的表现在以耐克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2008年,耐克在亚洲制造厂的分布中,中国占38%的份额,到2012年下降至34%,而在越南所占的份额则从15%上升至37%。“最近几年,在外资结构中,投资中国实业的一直在下降,国内民营资本投资制造业的实体公司也在大幅下降。”商务部外资研究室主任马宇在《环球时报》举办的青岛圆桌会上表示。
东南亚各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出各种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爱国者国际化联盟率中国企业家刚刚完成对东南亚的考察,在当地优惠政策方面颇有获益。以马来西亚为例,政府针对该考察团抛出了经济特区内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一位参与考察并已准备投资的丽江旅游文化企业管理者表示,他在马来西亚获准以500元/亩的价格购买土地,以及10年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另一家中国丝绸制造企业准备在泰国进行投资。印尼最近则限制原材料的直接出口,希望以此推动企业在印尼国内进行加工制造。印尼5月份宣布包括铝矿土在内的14种矿产不能以开采材料出口,除非矿商提出建设冶炼厂的计划,2014年将全面禁止原材料出口。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已经远非起步,尤其是在服装行业中。凡客诚品正在试验将一部分生产转移至孟加拉国,并计划增加在中国以外生产服装的比重,该公司正在接洽印尼、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凡客诚品转移产能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因素。
东南亚国家在配套设施方面下功夫。马来西亚正在打造自己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希望到2017年将与新加坡临近的柔佛州附近的存储能力提高至现在的3倍,达到1000万桶。能源分析师认为,马来西亚此举的部分原因是东南亚的炼油产能在大幅增加。
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东南亚国家的产能容纳能力让人担忧。当地存在着长期的保护主义、过渡管制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抑制因素,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以印尼为例,印尼不仅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但麦肯锡认为,印尼缺乏熟练的劳动技能,在未来的20年,印尼需要增加6000万名熟练和半熟练的工人。
关于一体化
东南亚市场让企业家垂涎,不仅仅是因为低廉的成本。东南亚地区拥有将近6亿人口,本地GDP接近2万亿美元,高于印度,同时东南亚国家辐射的市场远大于该地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东南亚十国就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之后,东盟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效果已经显现。2011年东盟与中日韩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28.4%,投资额则占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的46.2%,而且增速非常快。“到东南亚走一圈,‘中国制造’标志随处可见,到处都是日韩品牌。”刚从东南亚考察回来的爱国者董事长冯军说。
在11月将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上述16国将成立泛亚洲自贸区(RCEP)。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介绍,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目前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达成的自贸协议。许宁宁称,RCEP拥有世界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将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