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媒体观点 >
今日观点09.27:63岁退休
导语:63岁退休 学生脸上盖蓝印 打砸视频 盘锦血案 刑事和解

63岁退休

背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25日在上海一个论坛上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支平衡。据戴相龙介绍,完善养老金制度可能涉及延长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缴纳年限等措施。

只有相关信息充分披露,公众对我们当前的养老状况和改革的迫切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有利于达成改革养老制度的共识,共识达成后再谈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才有意义,否则只能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感。

                                                                                                          ——《齐鲁晚报》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那么,每年至少增加社 保资金2万亿元以上。多渠道筹集特别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充力度,才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出路,而不是动辄就在延迟退休年龄上动脑筋。

                                                                                                          ——《新京报》

养老制度的争议,其实是利益博弈——究竟是遵循公平的原则,各方平摊改革成本,公职阶层弃让一部分既有利益;还是成本大多摊在底层劳动者身上?完善 养老制度,更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解决“双轨制”,只有先公平起来,公众才好接受延迟退休的改革。为什么老是紧盯延退,而闭口不谈终结“双轨制”呢?

                                                                                                          ——《中国青年报》

学生脸上盖蓝印

背景:深圳龙华新区上芬小学推行“海燕争星”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孩子都有专门的本子用来盖上特定的印章。表现好的,盖红色印章,表现不好,如有违纪行为,盖蓝色印章以示惩罚。但是,三年级一班有3个孩子在额头明显位置分别被盖上红蓝两种颜色的印章。

应试教育的支配力无处不在,几乎裹挟了一切,关于爱和人文的教育被压缩在了最小的空间内。所有的人都处于一种巨大的压力下,老师只是这个庞大机器中的一部分,她们和学生一样都患上了焦虑症,在这样的情况下,谈爱与关怀,显得如此的无力。

                                                                                                          ——《钱江晚报》

来自外界的这些歧视、偏见和负面看法,最终将会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原本并不坏的学生因为被贴上了“差”“笨”“坏”的标签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差生”和“坏孩子”。

                                                                                                          ——《青年时报》

今天,老师在学生的脸上盖章;明天,这些学生就很可能往别人身上乱贴标签,甚至随意把巴掌打在他人的脸上。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将巴掌打在不让座人脸上的 民众,联想到网络上各种人身攻击和骂阵约架,这些行为,或都是尊严教育失败造成的后果。从来不被尊重,又如何懂得去尊重别人呢,尊严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是 一个时代人格的缺陷。

                                                                                                          ——《重庆时报》

打砸视频

背景:近日,一段西安日系车主李建利被砸重伤的现场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身穿白色T恤的犯罪嫌疑人手持U形钢锁、砸向汽车前挡风玻璃。李建利尝试还击护车,但换来的却是致命伤害。嫌疑人猛扑向李建利,挥动U形钢锁,砸向后者头顶。第一下重击正中颅骨,发出“啪”的一声清晰的响声,李建利向后倒下,嫌疑人又追着猛击了三次……

要警惕“仇日”成为一部分人实施暴行的借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借助群体行动来宣泄内心不满,通过完全无理性节制的暴力,得到满足和痛快。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仍然有许多人为打砸日系车叫好,敢问那些支持打砸同胞日系车者,在看完这个视频后,是否还依旧理直气壮?

                                                                                                          ——《新京报》

人们震惊于街头暴力的无理性,也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街头暴力对社会和普通人的伤害和破坏。整个社会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打砸行为所具有的巨大负面效应。因此,坚决制止任何违法的街头暴力,应成为社会最基本底线。这亟需成为社会的最大共识。

                                                                                                          ——《环球时报》

这一事件是一场人性的测试,在场的大多数国人交上了令人欣慰的答卷,他们代表了当今中国人道德的主流。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令人发指的案件本身,表明当下社会中存在着一股残忍而暴力的暗流。两面都是同样的真实,尤其是那丑陋可怕的一面,我们更不应当忽视。

                                                                                                          ——《齐鲁晚报》

盘锦血案

背景:辽宁盘锦一农场因拆迁发生警民冲突,一村民被警察开枪打死,这一事件连日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警方表示,开枪是在人身受到威胁时被迫的。

真相是实现正义的第一步。盘锦征地血案不能无果而终,不了了之。我们希望更高级别的独立调查能够尽快介入,事件的全程始末能向媒体全面公开,用真相告慰死者,用法律庇护民众。唯其如此,类似的拆迁悲剧才不会一次次成为这个时代的耻辱印记,一次次碾碎公众的法治信心。

                                                                                                          ——《晶报》

我们认为,评判警察开枪对错的第一个标准应当是法律,而非道德。警察不应向人民开枪的大原则无疑是对的,但不能将警察的具体执法动作“一棍子打死”。因为在具体执法中一个警察面对的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环球时报》

刑事和解

背景:在郑州举办的2012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透露,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将新增“刑事和解程序”,并做专章规定,预计今年12月出台。根据解释,嫌犯触犯刑法,但可能是轻微犯罪,或事后得到被害人谅解的,今后可能不予起诉或从宽处理。

更多的实际案件不仅涉及到当事人的权利,也关乎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心。一些案件对具体当事人权利有审慎权衡,但仍然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甚至非议。这就是说,当事人和解所实现的个体正义,与整个社会对正义的感受、判断和期待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长江日报》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